再造逆袭神话腔镜手术机器人行业或迎变局
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发布《“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对多个领域的机器人产业提出发展要求。其中在医疗领域提出研制咨询服务、手术、辅助检查、辅助巡诊、重症护理、急救、生命支持、康复、检验采样、消毒清洁等医疗机器人产品。同时,加快推进机器人和医学人工智能在基础理论、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应用等方面的突破,推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机器人5G远程手术、脑机接口辅助康复系统等新技术新产品加速应用。鼓励有条件、医院使用机器人实施精准微创手术,建设机器人应用标准化手术室,研究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标准规范。
值得一说的是,近几年国内手术机器人行业在国家政策、资本助力和核心技术不断突破等因素的推动下,迎来了快速的发展,除了“追赶”之外,部分企业还另寻蹊径,实现了重大突破。未来国产手术机器人或将再造国产电车逆袭神话,实现“弯道超车”。
01
从多孔到单孔:“行业巨头”的自我破局
更小的创伤和更好的效果是患者对于手术治疗最真切的需求,这也是外科手术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手术机器人这一颠覆性的技术创新更是推动外科手术真正迈入“微创时代”,以机器人辅助的微创手术也因此成为外科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
直观外科公司(IntuitiveSurgical,Inc.)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daVinciSurgicalSystem)是手术机器人领域的先驱,且达芬奇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已成功实现商业化,在全球市场占据垄断地位。研究表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成功有70%归功于医生疲劳感的降低、操作舒适度的提升,30%来自手术操作的精准度和灵活度的提升。也就是说,相比于开放手术和传统腹腔镜手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主要解决医生操作问题,在患者端提供“更微创”的治疗方案方面却并无明显建树。正因此,直观外科也认识到多孔技术的局限,开始布局技术上更为先进的下一代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
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在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基础上实现了突破,即仅通过单一小切口就能将内窥镜和多个手术器械同时递送到患者体内。与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相比,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给患者、医院都带来了多方面获益。对于患者而言,单孔手术机器人手术能显著减少手术创伤和术中出血量,降低手术感染和其他并发症风险,缩短术后恢复和住院时间,切实造福患者;对于医生而言,单孔手术机器人能够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前提下降低术中操作的疲劳感,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医生的职业寿命;医院而言,单孔手术机器人术前准备流程相对简单,仅需要对接一个鞘管,病人麻醉时间可缩短,手术时间成本降低,又因为单孔手术病人恢复快,可提高病床周转率,医院营收情况,推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
年5月31日,FDA批准了达芬奇SP手术机器人适用的第一类手术——泌尿外科手术;年3月15日,达芬奇SP手术机器人获得FDA批准,可用于经口耳鼻喉科手术中的口咽侧切除术,并持续推进达芬奇SP在全球的市场准入和部署。除了美国本土,其他国家也在积极推广单孔手术机器人。日本和韩国均给予达芬奇SP手术机器人用于泌尿外科、普外科、妇科等多个科室的审批;在对美容和微创手术需求高的韩国,其部署的达芬奇SP是全球利用率最高的,远超机器人辅助的多孔手术。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中国单孔机器人辅助腔镜手术的数量预计将快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90%,预计在年达到年手术量超过50万例。可见,机器人辅助的外科手术的未来主要增量必在单孔领域。
02
突破封锁:国产单孔手术机器人向“巨头”发起挑战
随着行业巨头的主动破局,手术机器人赛道吸引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