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医养生到底养的是什么吗老

你知道“中医养生”到底养的是什么吗?

在“养生”的观念越来越被老百姓所接收,尤其是中医养生,我们从《黄帝内经》里吸取古人的养生智慧,用中药、推拿、拔罐、气功等方法来调理身体,如果你想的再深一点,我们养生究竟养的是什么呢?

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中国养生强调对顺应自然,认为人的生活起居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按摩、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

[一]养生首要就是养气血

人体健康最重要的就是“气血”二字,《黄帝内经素问篇》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景岳全书》说:“人有阴阳,即为血气。阳主气,故气全则神旺;阴主血,故血盛而形强。人生所赖,维斯而已。”先贤说:“气血盈,则百病而不生。”我们身体的一切疾病,都是气血出现问题而导致的。小到发烧、感冒,大到肿瘤、血栓,这些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都是气血不畅、气血不足。

西医说人体需要各种各样的营养元素,而对于中医来说,人体最需要的就是气和血。可以说人体就是靠气血在供养着,气行血行,气滞血淤。气血充足,运行通畅,人就会健康长寿,否则人就容易得病。只要气血和顺,人体自然不会出问题。所以我们说,养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养气血。 气血通调则身体无恙,百病不生;气血不调则怪病不断,痛苦不堪。一切人体的健康问题都是由气血不畅、气血不足导致的;所有身体问题的调理都要靠通畅气血、补足气血来实现。?

人体的五脏六腑、骨骼经络,乃至毛发皮肤都必须依赖气血的滋养,没有气血就没有生命。只要我们让气血畅通,就能百病不生;只要我们把气血补足,人体的自愈能力就会自动开启,发挥作用。

而养气血又分两个方面:一是补,通过睡眠、药物和食物等方法来补充足够的气血,气血充足是人体健康的基础。二是运,光把气血补足了不够,还得把它们运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否则还是徒劳无功。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说“气血流通为贵”也是这个意思。如何补足气血呢?

现在的人一味的认为,多吃有营养的东西,就等于补充了营养,身体就健康了一样。其实不是这样的,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所需要进养的食物及补品自然不同。另外,自然界的风寒燥火,人的喜怒哀乐都会对气血的运行产生影响,会干扰本来正常运行的气血,使之偏离正常的轨道,从而导致脏腑得不到该有的滋润而出现病变。

【二]养生注重经络畅通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气血顺畅运行,不出现逆转呢?这个就得从经络来说了。我们知道,气血运行的通道是经络,气血如果运行不畅,就会堵在那里,这时候最重要的是将堵塞的经络打通。所以,中医最强调的一个词就是“疏通经络”。

经络对于人体来说,有平衡阴阳、营养全身的能力,《黄帝内经》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所以经络学在中医里拥有至高的地位。

经络在人体像个互联网。经脉深藏在人体内,把持着各个脏腑的家政大权;络脉是经脉上的细小分支,彼此通联直达体表,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俨然像个庞大的互联网。穴位是网上的一个个站点,气血是通行在各站的机车,永远高挂“免停”牌,一旦停了,只能由医生来兼任网管了。

经络具体说来,它有以下作用:

(1)联系全身经络可以把人的内脏、四肢、五官、皮肤、肉、筋和骨等所有部分都联系起来,每一条通路通畅,身体才能保持平衡与统一,维持正常的活动。

(2)运行气血气血也要通过经络输送到身体各处,滋润全身上下内外。这是经络的第二个作用。每个人的生命都要依赖气血维持,经络就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只有通过经络系统把气血等营养输送到全身,人才能有正常的生理心理活动。

(3)人体屏障外部疾病侵犯人体往往是从表面开始,再慢慢向里发展,也就是先从皮肤开始。经络向外与皮肤相连,可以运行气血到表面的皮肤,好像砖瓦一样垒成坚固的城墙,每当外敌入侵时,经络首当其冲地发挥其抵御外邪、保卫机体的屏障作用。

(4)反映内在疾病也有从内生的,“病从口入”就是因为吃了不干净的东西,使身体内的气血不正常,从而产生疾病。这种内生病首先表现为内脏的气血不正常,再通过经络反映在相应的穴位上。所以经络穴位还可以反映人内在的毛病,中医管这叫“以表知里”。

(5)调气血人的潜力很大,我们的肝脏只有1/3在工作,心脏只有1/7在工作……如果它们出现问题,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激发、调动身体的潜能。按照中医理论,内脏跟经络的气血是相通的,内脏出现问题,可以通过刺激经络和体表的穴位调整气血虚实。这也是针灸、按摩、气功等方法可以治疗内科病的原因。我们都知道,嘴不但能吃饭,还能吃进细菌,成为疾病感染的途径。经络也一样,它可以运行气血,行使上面说的那些功能,但是人体一旦有病了,它也是疾病从外向里“走”的路。但只要我们知道了它们的循行规律,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来预防疾病的发展。这就好比敌人来偷袭,我们知道了他的行军路线,就可以提前做好防护准备。

[三]养生重视脏腑平衡

除了气血,脏腑也很重要,如果一个人长期超负荷工作、过度劳累、生活不规律等,就必然会气血不足,那能供给五脏六腑的动力和能量也会不够,脏腑为了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必须超负荷运转,一天两天没有问题,时间久了,损伤出现,经络不通,脏腑功能衰弱,身体内部环境一片混乱,那时我们的身体既没有力量及时清理内部的毒素,又缺乏能力抵御外来致病因子的侵袭,因而,生病也就成了意料之中的事情。

《黄帝内经·素问》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气所凑,其气必虚;百病生于气。何以养气,以自然物品之精髓,养人体之正气。

五脏六腑绝对是人体的硬件。脏腑有阴阳之分,五脏属里,故为阴六腑属表,故为阳。五脏是指心、肺、脾、肝、肾。五脏具有化生和贮藏精气以及藏神主志的功效。其生理作用虽然各不相同,五脏间的各种生理功能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以保持其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它们的共同功能是受纳腐熟水谷、传化精微、排泄糟粕。

五脏六腑之间的各种生理功能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以保持着人体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通常情况下,即使发生疾病,机体本身也能充分应付。当然,不是所有疾病都是靠机体自行治愈,有些病还是要靠药物、手术、心理等手段来治疗。多数情况,外源性病因及药物在疾病发生与治疗的过程中只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扮演主要角色的却是人体自身。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如果体内正气充足,邪气就不会破坏体内的阴阳平衡。

脏腑之间具有互相支持的协同作战能力,这样可以使全身阴阳协调维持整体的健康状态。如肝主升发,它善于升发阳气,宣散郁滞,调畅气机、通利气血,所以能够促进脾胃升降;而肝和肺的合作就更加重要了,因为肝属木主升,肺属金主降,他们的运作使得气机有升有降,有升有降才达到了平衡。如果其中一个功能失调,那么人体的气机升降就会失去平衡,而且最后阴阳不调、气血不周,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不能循环流通,全身就会生病。

脏腑协调能力决定了人体自我修复潜能的大小。从养生角度来看,协调脏腑是通过一系列养生手段和措施来实现的。怎样来协调呢?一方面要强化脏腑的协同作用,增强机体新陈代谢的活力;另一方面还要“纠偏”,当脏腑间偶有失和,及时予以调整,以纠正其偏差。中医称之为“扶正固本”,就是重视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用各种手段去恢复、促进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用现代观念来理解,所谓的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就是脏腑组织的细胞再生能力。有许多的病,如肝病、肾病、心脏病,其致病因素为多发性的、非特异性的、隐蔽性的。或查不出来,或虽查出来却无特异性的治疗。此时我们就可以应用各种手段去促进其自身的修复能力、恢复促进其细胞再生,通过这种途径而使脏腑组织得以平衡,生理功能紊乱得以恢复。

总的来说,中医养生,就是一调气血,二养脏腑,三通经络,五脏六腑都需要气血的滋养,经络的畅通,才能正常的工作;而充足的气血则有赖于健康的五脏来提供。所以说健康的根本在气血,要想身体健康,就必须气血充足、经络疏通、脏腑平衡。

老中医所说的的“气”到底是什么东西

经常听老中医说“气血不足”“气虚”这样的词,但是这个气,看不见,摸不着,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如何理解呢?气从何来,为什么会气虚呢?

什么是气虚?

虚,就是亏的意思。看过气球没气的时候是什么状态了吗?对,发蔫了,表面产生了很多的褶皱。那人气亏了会是什么样呢?

大家注意气虚之手,四个手指肚全是瘪的,并有褶皱;正常的手指肚,很饱满红润。

另外气虚的人还有一个表现,就是说话声音小,不洪亮,接不上气来。对身体而言,气虚比血虚还亏的严重。大家注意一下,一般小孩子、年青人的手指肚都很饱满,而老年人则多干瘪,这从另一方面印证了,年青人气血旺,而老年人气血亏的状况。但是,我现在看有很多30多岁的年青人,手指肚也经常处于干瘪的状态,气亏的厉害。

如果真正要明白气是什么,先要明白气从哪来?对于我们身体来讲,这个气,首先来自于我们的呼吸,来自于我们吸入身体里的氧气。如果把我们的身体比作一辆汽车,那汽油就相当于我们身体中的血液,而空气就相当于我们的呼吸进来的氧气。一辆车,纵使它充满了汽油,但是,如果没有适当压缩比的空气注入,那车一样发动不起来,反之,如果汽油不多,但空气充足,发动机一样会点燃。所以,汽油不在于多少,如果没有了气,再多的油也无用。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再来反过来理解,为什么中医说“气为血之帅”了,当然后面还有一句,叫“血为气之母”。他们之间的关系,气推血走,血载气行。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那什么地方可以产生气呢?不管这个气是正气,还是邪气,是对我们身体有用的气,还是有害的气,总之,你要搞明白,这气从哪来。

在搞清气是从哪来之前,先搞清人有多少窍。一般而言,我们经常说,人有七窍,即双眼、双耳、双鼻、一张嘴。但实际上,人有多少窍呢?我的答案是:男人有12窍,女人有13窍,这多出的是什么呢:即双乳、前后二阴和肚脐,女人多一个阴道。这么多窍,都是我们人体和外界进行能量交换的渠道,它都会

使我们产生气。那位看官说了,怎么会呢?那好,我给你一一解答:

1、双鼻。通过呼吸,我们可以吸进氧气,与血结合,使人体产生能量和动力。因此,人可以没有眼睛、没有耳朵,甚至没有嘴,都能活,但是,如果没有鼻子,确切地说,没有呼吸,甚至三分钟都活不了。所以,为什么《黄帝内经》把肺称为相傅之官,也就是宰相的意思,它仅次于心脏的君主之官的重要性。现在,我们环境污染这么厉害,其中之一的就是空气污染,当我们吸进大量的有毒气体后,不仅会使我们身体变得没有气力,而且还会形成慢性中毒,使身体染上各种各样的疾病。

2、双眼。双眼会让我们得气吗?是的。当你看到赏心悦目的东西时,你会兴奋,你会感觉精气十足;当你看到恐怖之事时,你会吓得屁滚尿流;当你看到不愉快的事情时,你会怒火中烧,正是怒从心头起,气自胆边生。

3、双耳。和双眼的道理一样。由于人身体70%以上都是水,因此,当我们听到好的和不好的声音,都会对我们的人体产生不同的反应。自然会有高兴的、悲哀的、振奋的、萎靡的不同的感受,产生各种各样的气。

4、嘴巴。当我们吃了可口的饭菜,喝了清洁的水,人就会感到精气神十足。否则,饿了多少天之后,我们就会感觉有气无力。食物进入我们的人体,经过复杂的生物变化之后,将有益成分变成我们的血液,为我们所用。因此,吃会产生气,这个道理不难理解。

前面四种窍,多为获得能量之窍,不管是好气还是坏气,也就是得气之窍。当然,鼻子和嘴巴,还兼有泄气的部分功能;而眼睛和耳朵,可是只进不出,除非你把他们给遮盖住、堵住。而下面几种窍,多为泄气之窍。

保先天、养后天、通气血

“上工治未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最高明的医生,往往在一个病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把它给治好了,这是中医的最高境界。怎么样去“治未病”呢?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养生。就是学会使用人体自有的大药,激发人体的自愈潜能。

  35岁以前的人养生,要保先天,可压脐和擦涌泉;35岁以后的人养生,要养后天,可按摩足三里;而通气血的捏脊法,老少皆宜,可伴随人的一生。

  中医针灸理论里,经穴有个,还有大量的经外奇穴、阿是穴,从古到今陆陆续续都有人在发现新穴。但这些穴很多是用来治病的,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有的穴位甚至一辈子都用不到一两次,所以我们不需要一一记住。我们要记住的是那些差不多可以通治百病的大穴,能养生养命的大穴。这样的大穴并不多,是从远古就传下来的。

  如何保先天?依靠两个穴就行了:神阙和涌泉。神阙就是肚脐,这是人体五脏六腑之根,是神元归藏之本,是调整身体整体状况的“黄金分割点”。压脐是本书所反复强调的养生疗病之法,它能激发人体的元气。

  涌泉穴位于脚心,是肾经的源头,而肾是人的先天之本,摩擦涌泉就是激活生命的活水源头,也是养生的必用之穴。压脐和摩擦涌泉穴,能保护人的先天之本,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先天之本决定了一个人35岁之前的健康状况,如果说,年轻人也要养生的话,重点就要放在开发先天之本上。年轻人如果养成每天压脐、擦涌泉的习惯,就能永葆青春,到老都不会有什么病痛。

  如何养后天?脾胃为后天之本,足三里是胃经上的要穴,直接影响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按摩足三里,胃就能得到充分的调养,不管吃什么都能充分消化,人体就不存在缺乏营养的问题;反之,如果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不好,吃再多的补药、补充再多的营养成分也是白搭。很多病都源于脾胃虚弱,按摩足三里巩固了人的后天之本,所以古人认为它能治百病。我们用它来养生,真的是一劳永逸的事。人到了35岁之后,后天之本开始主导健康,而坚持按摩足三里,就能胃口大好、精神特棒,健康快乐地尽享天年。

  如何通气血呢?还是老办法:梳理脊柱。用刮痧宝和绿针梳理脊柱,通过磁的渗透作用,通气血的效果特别好。梳理脊柱是一个老少皆宜的养生之法,由于梳理脊柱不能自己操作,得别人帮着操作,因此,梳理脊柱还是一个感情交流的过程。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给他梳理脊柱,把慈爱化作了孩子的健康;父母老了,儿女给他们梳理脊柱,儿女的孝顺化作了老人的欣慰;小夫妻之间互相梳理脊柱,其乐融融;老两口之间互相梳理脊柱,一生相濡以沫的深情更是溢于言表!总而言之,坚持梳理脊柱的人生就是健康快乐的人生!

 保先天、养后天、通气血。大道至简,养生的大法,用上面这一句话就能概括。

脾胃是健康之根!

在中医里,提到胃就不能不说脾,脾胃是健康的“根”,若脾胃功能不强,就会引发很多疾病。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胃却越来越差了。有统计显示,全球共有5亿胃病患者,中国就占了1.2亿,是名副其实的“胃病大国”。在中医里,提到胃就不能不说脾,脾胃是健康的“根”,若脾胃功能不强,就会引发很多疾病。我觉得养生必须先养脾胃,胃强身体才强壮,胃弱身体就虚弱。如果把长寿比喻成盖房子,护好脾胃就是打地基,根基不牢,吃再多营养品、保健品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首先查查你的脾胃是否健康

  脾胃不好的人,从外表上就能看出来。我在门诊中常碰到这样的病人:有的面色苍白,口唇没有一点光泽;有的过于消瘦,好像一阵风就能吹倒了;有的很胖,看似体格庞大,但一点都不结实;还有的说话有气无力,精神不振,年纪轻轻却未老先衰……多是由于他们的脾胃功能受损所造成的。因此,要知道脾胃好不好,我常看以下几个部位:

  口唇。一般来说,脾胃好的人嘴唇是红润的,干湿适度,润滑有光;而脾胃不好的嘴唇发白、没有血色,显得非常干燥,容易爆皮、裂口子。口臭、牙龈肿痛等症状大多和脾胃消化能力不足有关。另外,睡觉时会流口水,也是脾气不足的一种表现。

  鼻子。脾胃的经脉和人的鼻子相连。鼻腔干燥、嗅觉失灵、流清鼻涕、鼻子出血,大多是脾胃虚弱所导致的。鼻翼发红的人,多有胃热;鼻头发青伴有腹痛,也说明脾胃功能不好。

  眼睛。脾胃不好容易气血不足,进而影响到肝,肝开窍于目,所以眼睛容易疲劳,看不清东西。另外,脾和人体液的吸收关系很大,如果常出现眼睛红肿、脸肿等现象,也可能是脾的问题。

  耳朵。脾胃虚弱会导致人的肾气不足,常常表现为耳鸣甚至耳聋。

  此外,很多人的脾胃不好,是由过度劳累或情绪引起的。尤其是春天,肝火旺盛,人往往易怒。脾胃失调的人,春天常常觉得身上没劲儿、手脚冰凉、有时还会拉肚子。

  脾胃受伤五脏都遭殃

  脾胃出了问题,很可能连累五脏。中医里有一句话,“养脾胃就是养元气,养元气就是养生命”,脾胃健康是决定人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

  心与脾就像一对母子,心脏病要从脾胃治。脾负责统筹人的气血,供养心脏。一旦脾出了问题,不能益气生血,就会导致人的心血失调,引发心脏疾病。

  肝与脾胃互相影响。常有病人告诉我,吃完饭还感觉饿,但肚子却是鼓鼓的,吃了胃肠药也不管用。其实,这往往和工作压力太大或情绪不好导致的肝郁气滞有关,必须先养好肝才能解决脾胃的问题。反过来,脾胃也会影响肝脏,比如脂肪肝出现的根源就在于脾胃无法良好消化食物,使得垃圾处理困难,堆积在肝脏里,从而影响肝的供血和其他功能。

  脾胃虚最先影响肺。肺像个“宰相”,专门辅佐心脏这个“君主”。肺通过管理体内的气,协助心脏治理全身。然而,肺气的盛衰,取决于脾胃的强弱。脾胃虚的人往往会导致肺气虚,容易患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脾虚往往肾也虚。人的精力充沛肾气就充足。肾的精气强弱,还和人的脾胃是否健康,能否提供充足的营养滋养肾脏有关。长期脾虚会导致肾虚,表现为心里烦热、容易盗汗,或者畏寒怕冷、手足冰凉。笑是给脾胃最好的礼物

  胃生病大多和人饮食不节制有关,脾生病则与人过度劳累有关。虽然脾胃生病的起因不一样,但必须一起养。

  脾胃有三怕。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撑。生冷的食物,如各种冷饮、生的蔬菜水果等,会带着寒气进入身体,最容易伤及脾胃。此外,脾胃最怕撑,饥一顿,饱一顿对它伤害最大。

  有些药最伤脾胃。很多西药都会刺激肠胃,比如硫酸亚铁、氨茶碱等会让人恶心、呕吐;胍乙啶、心得安等会引起腹泻;阿司匹林、水杨酸钠、消炎痛等会诱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导致出血。一些苦寒类的中药,如板蓝根、六神丸等,虚寒体质、经常拉肚子的人不宜久服。

  笑是给脾胃最好的礼物。人愤怒、怨恨或焦虑时,胃和脸一样充血而发红;人悲伤、沮丧或忧郁时,胃就变得苍白,胃液分泌不足,活动也减少。中医也认为,不良情绪会影响肝的调节功能,进而会影响脾胃。可见,学会笑是给脾胃最好的礼物。

  多动脚趾养脾胃。我经常让脾胃不好的病人多动脚趾,相当于按摩脾胃二经。上班时,可以边工作边用脚趾抓地、抓鞋底,每次抓5分钟。或者在洗脚盆里放一些椭圆形、大小适中的鹅卵石,边泡脚边用脚趾抓石头。

  脾胃喜欢细碎的食物。脾胃和老奶奶一样喜欢细碎的食物。国外有研究证明,如果每口食物都能做到反复咀嚼,坚持几十年,你的健康状况就会明显好于同龄人。

  春夏秋冬各有养法。春天少吃酸,多吃点甜味食物,如山药、香蕉、大枣等,以养脾脏之气。夏天湿气较重,多吃豆类健脾利湿,同时少淋雨、少贪凉。从立秋开始多喝粥,粥最健脾。冬季寒冷,容易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平时最好早睡晚起、多晒太阳,让身体温暖,是保护脾胃的最好方法。

一、分享中医医道,分享传统和经典,一起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传播中医。

二、传播中医学习课程,让更多中医爱好者能走入中医大门;

三、举办行业交流,推广中医治法。

四、最专业的







































白癜风治疗的较有效医院
白癜风治疗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nvo.com/slszl/1061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