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冬日取暖记
进入十一月份,天气日渐转冷。对于没有供暖条件的农村而言,和煤泥、打煤糕、生炉火、睡热炕总是少不了的。好像冬天的记忆里,永远少不了和煤泥、打煤糕的劳动热情,少不了一家老少围着炉火做饭时的温暖,少不了夜幕降临后一家老少、或者街坊邻居围坐在炉火边、热炕头聊天的温情。
山西作为产煤大省,冬天烧煤取暖非常普遍。虽然家里附近没有产煤的地方,但临近的临汾、长治、晋城都是煤炭丰富的地区。所产的煤品种不一,但最常听、最常见的还是阳城无烟煤。这个时候,村里往往都会提前协商好,租一大卡车,从外地拉来回一车过冬用煤。分好后各家各户把煤用平车拉回来,在家里堆成一小堆煤山,往往也够一冬天做饭烧火取暖用了。看着这些从地下开采出来的黑色资源,乌黑中泛着白光,没有一点杂质,在地下沉睡了千万年甚至几亿年之后,一冬天的温暖和做饭的燃料,就得全靠它了。
不像夏季的灶火用煤,如果作为冬季房间做饭取暖用,拉回来的煤是不能直接用的,因为煤气太重,通风条件不好的话,容易煤气中毒。因此,就需要和煤泥。煤泥有湿用和干用两种。湿用简单快捷,但把煤泥添置到炉膛内,炉火会被一时压住,做饭时耽误时间。而当晌午和夜里不用炉子时,湿煤泥就可以用来封炉子。一来保证长时间无人照料时炉膛内的火不熄灭,当然也可以节省燃料了。当频繁使用炉子的时候,比如做饭时,往炉火内放上几块晾干的煤糕,火势很快就会上来,从而节省做饭时间。
和煤泥是一项重体力活,需要横铲竖劈费尽七十二般武艺
煤和土混合均匀后,需要拢成四周高中间低的煤谷
已经成型正在晾晒的方形煤糕
作为给炉子吃的糕点,和煤泥往往需要提前做,而学校也常常组织学生集体劳动,在天气转冷前做这些工作。和煤泥的第一道工序,就是先将粉块状的煤和土混合拌匀,一般按2:1的比例,两掀煤一掀土,混合均匀后,拢成四周高中间低的煤谷,然后倒上适量的水,从四围往里,一点一点的用铁锹和匀。如果是湿用,做的这一步就可以,只要把煤泥铲倒土炉旁边备用即可。如果是干用,和煤泥这一步就要反反复复地做,使其均匀开来,并做到干湿适度。要用铁锹翻来倒去、横铲竖劈地把煤泥充分和“熟”,这样才能最终晾干成型。这一切都做好后,就需要在房檐的台阶或平地上,选一片地方,均匀得撒上炉灰,然后将和好的煤泥用泥刀均匀地摊匀抹平。最后,为了使用方便,再将抹平的煤泥均匀地切分成形状均匀、大小一致的四方块状。这一切都做好后,就等着煤糕晾干后再一块一块地撬开,再像砖似的一块一块地摞起来,等待炉火生起来后备用。
做好的煤糕立起来以加快晾干速度
随着天气一天天变冷,家家户户就开始陆陆续续倒腾炉子。有直接从市场上买的铁炉子,有小巧的蜂窝煤炉,但最普遍实惠的还是自家用砖砌成的土炉子。这种炉子非常廉价、实惠和耐用,用的都是农村最土的材料。准备好砖、拌好石灰或水泥后,往往半天功夫就可以砌好。砌土炉子虽然简单,但炉子砌的好不好,使用起来还是相差很大。如果砌得不好,不仅做饭时火老上不来让人等着干着急,或者晚上封炉后第二天早上总灭,也会耽误事。为了放心和保险,砌一个好用的土炉子,还得请村里的泥把式,而这些泥把式所砌成炉子的式样也是有所区别。记得家里的炉子,除了中心的炉膛外,往往在两侧还分别有一个烤熟食的烤洞,洞口用小木板做封门,而紧挨着炉火另一侧,则会内嵌一个瓦罐(俗称炕锅)来温热水。做饭、烤食、温水一举三得,十分实用。砌好后,简单晾放几天,等炉子砖缝、表面的混凝土彻底凝固后就可以使用了。
土炉子做好后,就等着在天气寒冷时开始生火。生火前,首先得事先备好易燃的纸张、或者麦秸等,在炉膛底部铁筛上蓬松放好,然后在上面添加细小的木柴,这时就可以点燃了。随着豆丁大的火苗越燃越旺,这时就可以逐渐添上更粗的木柴。得炉膛下方积累了一定的红色火灰,这时候就可以逐渐放上晾干的煤糕,等到晾干的煤糕烧红,一个真正的、燃烧着熊熊火苗的土炉子才算真正派上用场。一冬天里,全家人都得围着它转,因此可以说它就是冬日里农家的绝对主角。首先是每天做饭离不了它,不管蒸煮炖烤、还是炒菜、煎炸,它样样都行,往往还能一炉多用,比如做饭时,在锅底下倒扣一个去掉盆底的废旧的脸盆圈,里边放上切好的馒头片,不大会功夫,不仅锅里的饭煮熟了,下边的馒头也烤热烤黄了。另外,晚上睡觉前在炉边的烤洞内放一个红薯、或者馍块,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就能吃到热乎乎的烤红薯、烤干馍。尤其是烤碱面馍和蒸熟的红薯是我的最爱,一个响脆浓香、一个温热绵甜,真是乡间的两大美味。不仅如此,早上的洗漱用水也得由土炉子提供。经过一晚上的热导效应,到第二天早上,炉膛另一侧的炕锅里,已经是满满一锅热水。顺手舀上几瓢洗脸,不仅方便,而且省时。另外,农家的土炉子,往往都是和炕相连。这种做法,也是有着极大的讲究。因为这样做,就可以将炉子内膛和炕连通,中间靠近炕沿的地方,用一块可以上下移动的铁片隔开,可以随时调节炉火和炕之间孔道的大小,进而调节炕的温度。这样一冬天下来,如果天不是太冷,一般也不用专门烧炕取暖,通过简单的一个土炉子,就可以实现既保证做饭用火,也可以享受晚上睡暖炕的舒服和惬意。
农村的火炕
连着炕的土炉子
从做饭、日常使用,以及炕上保温来看,这一个小小的土炉子,用处还真不少。但土炉子的使用,也会隔三差五闹罢工。特别是晚上睡觉前的封煤,得掌握好尺度。如果封煤太严实或者太松散,第二天炉子可能就灭了。然后又得重新添柴生火,麻烦不说,还增添了一屋子烟雾缭绕,一时半会也难以散去。这时候,没有起炕的,觉肯定是没法睡了。随着屋内的烟是越积越多,从糊裱的纸顶棚向下蔓延伸展,逐渐变得越来越低,越来越浓,这时就不得不打开门窗,用外面刮来的冷风将烟雾排出去,你说这觉还能睡吗?而且估计这浓烟中的PM2.5浓度,早都严重爆表了。写到这里,或许你会有疑惑。担心炉子直接放在室内,就不怕煤气中毒吗?其实这种风险确实存在,这就是为什么和煤泥时需要加土的原因之一了。另外,由于土炉子的膛火和炕相连,而炕在靠近墙壁的地方,则有烟囱从墙内通向屋顶,间接也就做了炉子的烟囱了。另外,室内永远不要关得严严实实,窗玻璃最好卸掉一块半块,特别是夜晚,以保证空气有限度流通。做到以上几点,就很难发生煤气中毒。不过事情不能说的太绝对,毕竟晚上睡觉时,土炉子膛口虽然密封,但封煤毕竟暴漏在外,最保险的方法,还是直接在炉子口设置一个室内烟囱。虽然麻烦,但为了安全,也是值得的。
现在,随着农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土炉子虽然好用廉价用途多,但已经必可避免地走下坡路了,用的人家是一年比一年少。一是嫌土炉子煤灰大,现在的房子都是砖墙到顶,特别是新盖的房子都是精心装修过,并不比城里的差,即便是土炉子再实惠再温暖,为了房子干净,就必须果断舍弃。取而代之的则是简易的带烟囱的圆形蜂窝煤炉,这样做煤泥、打煤糕也就逐渐用不上了,和铁炉子相连的水暖反倒是更多了,一晚上扑哧扑哧地像个不停,也是别有一番乐趣;二是现在即便是铁炉子,功能是越来越齐全,出现了能够热水、烤熟食用的方形铁炉,但尽管这样,由于毕竟材料不同,烧水、烤东西的效果好像并不是太好,因而使用它的人并不多;第三点,需要特别一提,就是现在在农村,家用小锅炉的使用越来越多,估计再过几年就会逐渐普及。小锅炉的使用,虽然会费煤,但与其强大的功能相比,这点缺陷可以忽略不计。这种小锅炉,虽然所占的地方不大,但它不仅可以烧水、做饭,还可以暖气片、地暖等形式,真正解决农村的供暖的问题。以前生土炉子取暖,仅限于一个房间,但小锅炉可以同时给多间房子供暖,而且可以大大降低烟尘污染。这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村传统的取暖方式。在农村没有实现集中弄暖前,小锅炉的使用肯定会越来越流行,进而成为农村冬季取暖的主要方式。而且,作为果业集中种植区,一年积攒下来的冬剪果枝,也可以在这个时候充分利用。
圆形的蜂窝煤炉多用途的方形铁炉
新型的供暖小锅炉
儿时的冬天,要比现在冷很多,因而自己每年都会患上冻疮。原本完好的手一到冬天就会被冻得胖乎乎的,手指裂口子流脓,脚后跟像地震一样裂口子出血,走起路来疼痛难忍。而一直等到过年春暖花开后,手脚才会变得越来越痒,被冻裂开的伤口才会最终愈合。因此关于严寒,以及和寒冷相关的取暖的记忆,不仅带着温度,带着温情,更带着经济尚不富足时的艰难和磨砺。与现在暖气房里一个人的燥热相比,儿时冬日里的取暖记忆,更像是好多人围拢在一起的抱团取暖。时代发展的潮流势不可挡,从土炉子、热炕头到铁炉子、小锅炉,农村冬季的取暖方式正在发生着巨大变迁,而停留在记忆中的和煤泥、打煤糕,生炉火、睡热炕的生活也将不可避免地越走越远。但由取暖而连缀起来的家的记忆,却成为这冬日严寒里的一股暖流,在心底流淌!
版权信息
天驹工作室·原创作品
中药治白癜风北京什么医院治白癜风比较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