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须菜是什么菜
龙须菜是一种野生蔬菜,是百合科、天门冬属的植物,还叫作线菜、发菜、海菜、瓜苗、江离等。它高可达1米左右,根部比较的细长,叶子形状为窄条形,花朵颜色为黄绿色。具有浓郁的芳香气味,可以食用,口感非常好,并且营养丰富。
形状特征:直立草本,高可达1米。根细长,粗约2-3毫米。茎上部和分枝具纵稜,分枝有时有极狭的翅。花每2-4朵腋生,黄绿色;浆果直径约6毫米,熟时红色,通常有1-2颗种子。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长习性:生长适宜温度为12-22℃,生于海拔-米的草坡或林下。在夏季高温或冬季低温时,露在沙外的部分死亡。适宜海水相对密度为1.-1.,在1.-1.范围内均可生长;在水表面下20-40厘米处生长良好,水深3米以内也能生存。具有较强的产氧和吸收N、P的能力。纯引。
分布范围: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和甘肃等地。也分布于日本、朝鲜和俄罗斯西伯利亚。甚至于在热带国家委内瑞拉也有分布。生于海拔-米的草坡或林下。
常见品种:佛手瓜苗、江蓠科藻类等。
佛手瓜苗:苗即龙须菜,又叫海菜、线菜、发菜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沿海和长江以北等地区,由于佛手瓜苗的口感细腻,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江蓠科藻类:呈圆柱形、线形分枝。分枝互生、偏生。四分孢子囊十字形分裂,雌雄同体或异体,囊果球状或半球状,顶端有或无喙状突起,突出。固着器圆盘状。中国沿岸皆有分布,生长在内湾的沙砾上。可食用和共制造琼胶的原料。
常见病害和虫害:
蔓枯病。会对龙须菜的叶片、果实、茎蔓等部位造成危害,其中危害程度最大的是茎蔓。一旦茎蔓染病,蔓上会出现若干个生有黑色小点的病斑(或呈不规则形或呈圆形)。为有效防治蔓枯病,要做到与非瓜类作物进行轮作,轮作时间控制在两三年,并且要注意合理优化调整植株,以保证生长环境通风透光良好。
炭疽病。在多雨季节、高温季节易出现炭疽病。一旦存在病源,病源会从叶片边缘部位侵入,进而造成茎蔓萎缩、叶片边缘黄化等。为有效防治炭疽病,可喷洒咪鲜胺倍液或甲基托布津~倍液;确保生长环境通风透光良好,并保持良好的排水条件。
白粉病。属于真菌性病害,水流、大风均会传播病源,可喷洒灭病威倍液或晴菌唑乳油倍液进行防治。
日灼病。主要是由于天气温度较高而导致龙须菜叶片干枯,甚至可能出现茎干枯死现象。可将龙须菜种植于阴凉的环境中,预防日灼病的发生。
红锈蜘蛛。红锈蜘蛛会对龙须菜的叶液、叶片進行吸食,易导致龙须菜的茎蔓出现黄化现象,可喷洒阿维菌素倍液进行防治。
小菜蛾。小菜蛾喜爱蚕食龙须菜的叶肉、叶片,往往蚕食完毕后,龙须菜只剩叶脉或者出现叶片缺口现象,可喷洒鱼藤精乳油倍液或阿维菌素倍液进行防治。
蚜虫。蚜虫喜爱蚕食龙须菜的嫩梢,易导致龙须菜的嫩梢卷曲,可喷洒氯氰菊酯倍液进行防治。
种植条件:
选地。龙须菜的根系分布较浅,须根很多,适宜在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较多、保水保肥力强、前作非豆科作物的田块种植。
种植时间。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是在9月-10月播种,但各地种植习惯不同,而且气候条件也不一样,种植时做到因地制宜即可。
播种方法。播前要先做好整地施肥工作,然后即可采用条播或散播等方式进行播种。
肥水管理。以施有机氮肥为主,配合施磷、钾肥,出苗分蘖后,可用沤制腐熟的花生麸混入腐熟人畜粪肥,加入少量有机复合肥,用水混合稀释后,在离植株20厘米左右处环状浇淋。
遮光处理。露地栽培的龙须菜需进行必要的遮光处理,方法是采用在床畦的两端埋入木桩,上铺横杆,再放上树枝等到遮阳物。而在大田内栽培龙须菜,应采用与高稞农作物间作的方法进行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