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外科手术基本操作要点
常考点包括手术刀的安装与拆卸、手术刀握持方法以及切开方法三个部分;
1.刀片的安装与拆卸
安装手术刀片:
用止血钳(或持针器)夹取刀片的前端背侧,以刀片的缺口对准刀柄凹槽处,顺势向下使刀片的缺口
插入刀柄凹槽中。
拆卸手术刀片:
先用止血钳(或持针器)夹取刀片尾端背侧,轻轻向上抬起,使刀片与刀柄凹槽分离,然后再稍用力
向前,将刀片推离刀柄即可。
2.手术刀握持方法
手术刀的握持方法一共分为四种:
第一种是:持弓法
是最常用的一种持刀方式,动作范围广而灵活,用力涉及整个上肢,但主要集中在腕部,主要用于胸腹部较大的切口。
第二种是:执笔法
这种握持法,用力轻柔,操作灵活准确,便于控制刀的活动度,其动作和力量主要在手指。用于短小切口及精细手术,如解剖血管、神经及切开腹膜等。
第三种是:抓持法
全手握持刀柄,拇指与示指紧捏刀柄刻痕处。此法控刀比较稳定。操作的主要动点在于肩关节。用于切割范围广、切口部位深、需用力较大的手术,如截肢、肌腱切开等。
第四种是:反挑法
是执笔法的一种转换形式,刀刃向上用于挑开浅表皮肤,可以避免损伤深部组织。操作时动点在于手指,常用于浅表脓肿切开。
3.操作演示——切开方法(以局部皮肤切开为例)
切开前,右手持刀,左手固定切口皮肤;切开时要垂直进刀,水平走刀、垂直出刀。要求:用力均匀,
避免多次切割,以免造成切口不平整,不利于后期愈合。
外科手术—止血1.目的
防止失血过多,保证手术野清晰,便于手术操作,避免误伤重要组织器官。
2.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1)压迫止血
一般用于创面游离性渗血。必要可时加用热盐水纱布压迫。对大血管和活动性出血,应迅速以纱布或手指压迫止血,并迅速清除积血,然后移动压迫的纱布或手指,暴露出血点,在准确地用血管钳钳住或缝扎。
(2)填塞压迫止血
仅用于全身情况危急而其它止血方法困难或无效时,为防止失血过多而采用的一种紧急的止血方法。一般用纱布填塞,要将纱布一头留于伤口外,3一7日内取出,取出过早可能致再出血,取出过迟可能导致感染。还可采用第一层先用可吸收的明胶海绵填塞,以后再用纱布填塞,止血效果可能更好。
(3)电凝止血
是通过高频电流凝固组织而达到止血目的。一般用于较小的出血点或不便结扎的渗血。可用电刀尖端直接电凝出血点,或血管钳已夹住的出血点,再用电刀头接触血管钳达到电凝。电凝止血的止血效果不完全可靠,一是凝固的组织脱落后,有再出血的可能;二是对较大血管的出血不能达到止血目的。此外,大量电凝亦会留下过多坏死组织引起明显的吸收反应。
(4)结扎止血
是最常用可靠的止血方法。结扎止血分单纯结扎和贯穿缝扎两种,两者常合并使用。
单纯结扎通常用于:
①被切断的血管,经止血钳控制后的结扎;
②较大血管经解剖游离,两端先各置止血管钳控制,其后中间切断,再分别结扎;
③对重要的大血管,经游离后,两端先予结扎,以后中间再予切断。
贯穿缝合结扎比单纯结扎更安全可靠。一般用于:
①对钳夹切断后的重大血管,考虑到单纯结扎时,可能勒断血管壁,造成破裂出血,以带线缝针贯穿血管后再围绕血管予以结扎;
②止血钳不便控制的出血点,直接缝合结扎;
③已钳夹、切断和单纯结扎后的大血管,为防止单纯结扎滑脱可能,于结扎远端再加一道贯穿缝扎。
外科手术—缝合1.目的
将切开或切断的组织或器官、或因损伤而破裂或断裂的组织或器官进行再对合,重建其通道或连续性,恢复功能,保证其良好愈合。
2.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1)单纯缝合
单纯缝合适用于各种组织或脏器的手术切开、损伤或病理性破坏的缝合。缝合的深度、针距和两侧距创缘的距离,应根据手术需要而决定,但要尽可能均等,以达到对合整齐和美观。
①单纯间断缝合法
用于皮肤切口的缝合,必须保证切缘的正确对拢,防止某侧皮肤翻入或嵌进切口内以免影响皮肤切口的愈合。此外,对皮下脂肪组织丰富病人的切口或裂伤,必须另加对该层的缝合,以免留下死腔,影响伤口的愈合。
②8字形缝合
有内8字和外8字缝合两种。两者作用和目的相同,除皮肤缝合外其用途和单纯间断缝合基本相同,其优点是由于缝合量大,较省时,止血作用较好和缝合组织不易断裂。可用于腹腔、白线、皮下组织、筋膜、肌腱和肌肉等组织的缝合。亦常用于不便钳夹的出血点的缝扎止血。但缝合后组织皱缩,不及单纯缝合整齐。
③单纯连续缝合
缝合后容易使组织皱缩、对缝合处血供影响较大,留下缝线异物较多,腹腔缝合应用单纯连续缝合时,一旦某处缝合断裂则可导致切口裂开。因此仅适用于腹腔小切口,胃肠、血管吻合的缝合。
④连续锁边式缝合
缺点和单纯连续缝合法基本相同。由于其止血效果较好,一般用于缝合阴囊鞘膜切缘和胃肠道断端或内层吻合时。
⑤减张缝合
用于缝合愈合能力较差、张力过大的切口,亦用于腹壁切口裂开的再缝合。通常用10号丝线或不锈钢丝,先作切口两侧的全层贯穿缝合。然后,待一般常规分层缝合后,再在减张缝线或不锈钢丝上,穿进一段橡皮管然后再扎紧,以减少结扎过紧对皮肤组织的压窄。
(2)内翻缝合法
目的是将缝合组织的边缘向内翻入。主要用于胃肠道的缝合以保证愈合完善和减少污染。一般多用间断缝合法。对小范围的内翻、如胃肠道切开或溃破的修补或阑尾切除后的根部,可用荷包或内翻缝合;胃肠道断端两角外层可用半荷包或内翻缝合法。
(3)外翻缝合法
是将缝合组织的边缘向外翻,保证缝合处内面的光滑,一般用于血管吻合或缝合,以防术后栓塞。有连续外翻和横形褥式(U字形)间断缝合。对腹膜缝合常用U形外翻缝合,以防腹腔和腹壁切口之间的粘连。对松弛皮肤(如阴囊和皮下组织都少的腹壁皮肤层)的缝合,可用垂直褥式缝合,以保证切线对合良好,防止皮肤内翻而影响愈合。
间断缝合和连续缝合各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连续缝合的优点是较省时,止血作用较好;但缺点遗留的缝线异物较多,一定程度上影响组织边缘的血供,不利愈合,并可使吻合狭窄。间断缝合费时,但无连续缝合的缺点,因此临床应用较广。
外科手术—打结1.外科打结分为单结、二重结(方结、外科结)、三叠结。手术中使用最多的是方结,目前最常用的打结方法是三重结,即方结的加强结,最为牢固不易松脱,常用于结扎较大血管和张力较大组织。
2.手术中打结方法有单手打结法、双手打结法及器械打结法三种。
注意事项:
①无论用那种方法打结,第一结与第二结的方向不能相同,否则就成假结。
②打结时两手用力须均匀,如果只拉紧一根线,则可成为滑结。
③打结时,每一结均应摆平后再拉紧,忌使成锐角,否则,稍用力线即被拉断。
④结扎时,用力应缓慢均匀,两手不宜离线结太远,特别是深部打结时,最好用一手指按线结近处,徐徐拉紧,否则易将线结扯断或未扎紧而滑脱。
⑤埋在组织内的线结,只要不引起线结松脱,线头越短越好,丝线、棉线线头一般留1-2mm,但如系较大血管的结扎,则应略长,肠线留3-4mm,不锈钢丝5-6mm。
人民医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