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吃了这些药就万事大吉了吗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区域的剧烈疼痛病症,通常在面部一侧,疼痛时犹如刀割火烧般,其中大部分发病的原因是面神经受到压迫,从而导致疼痛的发生。

生活中所有疼痛都是首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比较方便,又确实有效。尤其是三叉神经痛,它首选药物就是卡马西平。特别在疾病早期,一吃上卡马西平,马上就不疼了。但随着病程进展,药物的敏感性越来越差,止疼效果也越来越弱。到疾病后期往往需要加大药量才管用,甚至可能用到最大量都不管用了。今天我们给大家普及一下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有哪些副作用。

1

卡马西平

年Blom首先报道,运用卡马西平治疗面部疼痛。卡马西平是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药物。其机制是,降低脊髓三叉神经核的神经元,对刺激的反应。初服mg,1~2次/天,症状不能控制时,每天增加mg,直至疼痛缓解或出现不良反应。每天最大剂量,不能超过0~mg,不良反应约见于30%的病例,某些为剂量依赖性,如:头晕、嗜睡、眼球震颤等;另一些为非剂量依赖性,如药物性肝炎、骨髓抑制、低钠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皮疹等,孕妇忌用。

剂量调整主要依靠,临床症状的缓解程度,和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血药浓度测定没有帮助。

2

苯妥英钠

年Bergouignan首先运用苯妥英钠治疗面部疼痛。其机制,可能也是降低脊髓三叉神经核的,神经元对刺激的反应。目前仅用于复发,或不能耐受卡马西平的病例,~mg/d。与抗癫痫治疗不同,血药浓度,与疼痛控制的效果不相关。不良反应有皮疹、肝脏损害、骨髓抑制等。

3

奥卡西平

奥卡西平是卡马西平的10-酮基衍生物,药效与卡马西平相似或稍强。奥卡西平及其代谢物(羟基衍生物)均具有抗惊厥活性,对大脑皮质运动有高度选择性抑制作用,其作用可能在于阻断脑细胞的电压依赖性钠通道,从而阻止病灶放电的扩布。此外,奥卡西平亦作用于钾、钙离子通道。

奥卡西平主要用于对卡马西平有过敏反应者,可作为卡马西平的替代药物应用临床。用于不耐受卡马西平或用其治疗无效的三叉神经痛。

奥卡西平的不良反应常见头晕、头痛、复视。过量后可出现共济失调;少见视力模糊、恶心、嗜睡、鼻炎、感冒样综合征、消化不良、皮疹和协调障碍等。

上述就是我们为您介绍的服用治疗三叉神经痛药物的副作用。

疼痛控制不住,加大药量有没有用?

一般来说,三叉神经痛在初期可以药物治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病程的发展,这些止痛的药物效果会越来越差,患者出现耐药性,多数患者一般会选择加大药物的用量和次数,但这也无济于事。而且更严重的是,长时间大剂量地服用这些药物还会带来巨大的副作用,使人体肝脏功能受损。

专家提醒:每个患者自身的病情情况不同,诊断和治疗也就不同,患者医院检查诊断,针对病因治疗,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避免耽误病情。

MORE延伸阅读

春季来临,小心三叉神经痛高发!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你了解吗?

职场人别让三叉神经痛缠上你

jianke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nvo.com/slszj/1580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