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子髎治疗角膜炎近视神经性萎缩三叉
瞳子髎穴是足少阳胆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面部,目外眦外侧0.5寸凹陷中,有眼轮匝肌,深层为颞肌;当颧眶动、静脉分布处;布有颧面神经与颧颞神经,及面神经的颞额支。主治头痛,目疾。
瞳子髎穴位置在面部,目外眦外侧0.5寸凹陷中。
穴位解剖:有眼轮匝肌,深层为颞肌;当颧眶动、静脉分布处;布有颧面神经与颧颞神经,及面神经的颞额支。
穴名解析瞳子髎穴,别名太阳穴,前关穴,后曲穴。归属足少阳胆经。
穴义: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在此汇集穴内后冷降归地。
名解:
1、瞳子髎。瞳子,指眼珠中的黑色部分,为肾水所主之处,此指穴内物质为肾水特征的寒湿水气。髎,孔隙也。该穴名意指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在此汇集后冷降归地。本穴为胆经头面部的第一穴,胆及其所属经脉主半表半里,在上焦主降,在下焦主升,本穴的气血物质即是汇集头面部的寒湿水气后从天部冷降至地部,冷降的水滴细小如从孔隙中散落一般,故名。
2、太阳。太,大也。阳,天部的阳气也。太阳穴名意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本穴为胆经第一穴,位处头面的天部,而胆经气血所处为半表半里,胆经体内经脉无物外传本穴,穴内气血为空虚之状,穴外的天部之气因而汇入本穴,本穴物质来自天之上部,故名太阳穴。
3、前关。前,与后相对,指人头面的前面部分,前为阴、后为阳,此指穴内气血为寒湿之性。关,关卡也。前关名意指穴内的寒湿水气被关卡于内,不得吸热外行。理同瞳子髎名解。
4、血为阳热之性。曲,隐秘也。后曲名意指穴内外散的阳热之气隐而不见。本穴物质为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汇集而成,气血的运行变化主要是散热冷降,而在穴内同时进行的吸热蒸发则如隐而不见,故名后曲。
5、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由穴外汇集本穴的气血物质主要为手太阳经上行外散的阳热之气、手少阳经向外飘散的湿冷之气,故本穴为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
功效与主治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寒湿水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寒湿水气散热后化雨冷降地部,小部分循胆经下传于听会穴。
功能作用:降浊去湿。疏散风热、明目止痛。
主治病症:目赤、目痛、目翳等目疾;头痛,口眼㖞斜。
现代常用于治疗角膜炎、近视、神经性萎缩、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等。
穴位配伍配睛明、丝竹空、攒竹主治目痛、目赤、目翳;
配头维、印堂、太冲主治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