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亲友逗弄孩子的行为大声说NO
不久之前,在全国各地发生了多起逗小孩最终导致孩子死亡的事件,其中有两起都是因为家中长辈想逗孩子,让孩子从小锻炼酒量,没想到却导致孩子死亡,最终家长追悔莫及。这些事件的发生让我们在悲痛之余不禁开始深思,究竟是什么让这些时间频频发生?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故而中国有许多的传统美德,但也有不少的“陋习”,长辈喜欢给孩子喂一点酒逗孩子就是其中一样。亲友逗孩子是家长们常常遇到的事情。这类事情多发生在家庭有什么聚会,或遇到过年过节,大家汇聚在一起的时候。而亲友们逗弄孩子也仅仅出于对孩子的喜爱。但事实上不当地逗孩子对孩子的成长是有负面影响。对于这,有的家长意识到了,而有的家长可能暂时未意识到。那么,不当地逗孩子到底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在遭遇这样的尴尬事的时候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其实很多大人逗弄孩子,那种“逗”实际是一种戏弄。大人逗弄的结果就是孩子出错,或者显得慌张,害怕甚至哭泣。这时候的大人们也就在一边笑了。大人逗弄的本意不是恶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反而是因为喜欢这个孩子,觉得可爱。但这对于孩子来说其实是“很残忍”的行为。因为孩子小,他们不懂大人们的玩笑,他们也理解不了大人的这种“喜爱”方式。他们会当真,会因此害怕、惊恐、感觉被欺骗或不被尊重。这类大人“逗”小孩的场景很多见,尤其在农村。往往看到被逗弄的孩子在那里手足无措。而孩子的父母或在身边,或没有注意。但不得不说,如果是父母在身边的,让我更为难受。因为作为孩子的爸爸妈妈,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孩子的内心变化,没有给孩子提供保护和支持。“你叫我一声…我就给你糖。”“你叫我一声….我就带你去…玩。”“你妈妈要生弟弟了,不要你了。”对这类言语是不是很熟悉呢!其实在我们小时候就会有类似的情景出现。而今,这类文化还在延续着。在我怀上二宝时,只要带着大宝下楼。小区的七姑八婶们就会对大宝开始各种“操心”。“妈妈要生小宝宝了,你没得抱了。”“妈妈生个弟弟好还是妹妹好,生了我们抱走好不好,还是把你送给我们”“你要没有妈妈爱了,妈妈要爱肚子里的小宝宝了。”那时的我知道她们没有恶意,我也感受到手中小手死命拽紧了。我和她们匆匆打了招呼就带着大宝离开了。走了一段,看着大宝眼中的不解,我连忙蹲下来和她说:“妈妈肚子大起来了,如果抱不动了,就让爸爸抱你。等曈曈从妈妈肚子里出来了,她就和你一起玩。”我极力地想缓解刚发生的那些对于大宝的影响。这时大宝说了一句:“我是大宝贝,曈曈就是小宝贝。”听到大宝这句话,我松了口气,看来初怀二宝时和大宝的交流还是有效果的。但是对于出门遇到各种熟人,各种对于大宝的“关照”之言,我还是很怕的。所以,觉得在未来的日子里还是要时刻保持警备状态。这或许是很多怀二胎妈妈要面对的吧。周边的人不但没有帮助你去开解大的,反而制造各种“恐怖传言”吓唬本就觉得会缺失爱的大宝们。或许这个过程中大人们是得到了快乐,但这种快乐建立在孩子的痛苦的基础上.孩子得到了什么呢?他被大人们欺骗、引诱、愚弄和吓唬,他小小的心感到疑惑、受挫、不被尊重和害怕,这让他感到不安,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伤害,不敢相信别人,对他今后的人际交往可能造成障碍。近年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却仍有很多本有优越条件可以怀二胎的家庭放弃。很大程度是考虑到大宝的情绪。一方面,当然也是因为家庭很长一段时间围绕一个孩子转,让孩子有种中心感觉。对于第二个孩子来临是有些局促感的。但另一方面,也是他们耳濡目染了各种邻里的“关照”。生二娃时,隔壁床是一位40岁高龄妈妈。她大儿子已经上小学五年级了。这一胎生了一个女儿。当哥哥看到妹妹时,说的竟然是:“还好你是妹妹,如果是弟弟,就把你扔了。妹妹不会和我抢财产。”听到这个话时我真的是惊呆了。但我知道,这肯定不是这个孩子自己想的问题,也不应该是他这个年龄的孩子会去考虑的。较大可能就是有一批“操心”的邻居或亲戚给他的“点拨”逗孩子的实质是成人居高临下以孩子的天真幼稚来取乐,是对孩子的不尊重不同方式的“逗”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不一样,吓唬孩子让孩子感到不安和恐惧,欺骗孩子让孩子不敢信任别人,逗孩子做出不好的行为譬如吐口水、踢人会让孩子是非不分.不管是什么形式的“逗”对孩子的影响都是长远甚至终身的。逗孩子带来的心理阴影,你知道吗?逗孩子,大人要注意三方面大人不要为了体现亲热,随意逗弄孩子孩子还不能像成年人那样判断事物和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一个小玩笑对成年人可能不算什么,对一些孩子来说也无所谓,可是对那些敏感性比较强的孩子就有可能造成深深的伤害。在不了解孩子性格特征的时候,哪些玩笑尽量少开呢?比如,不要随便拿孩子自己的东西,不要向孩子索要东西来试探孩子是否“大方”,尤其是孩子喜欢的东西;不要嘲笑孩子的身体特征,例如说孩子头比较大;发型比较特殊;缺了几颗牙齿用威胁来要求孩子亲近,如“叫阿姨,叫啊,不然我就拿走你的小车”“来,找叔叔来,不来,叔叔抓你了”然后做出一脸凶恶状;不要故意戏弄,让孩子“出洋相”,再“看笑话”,尤其是人多的场合……教育孩子身教胜于言传例如“不能随便要别人东西”,大家都会这样告诉孩子;可是大人却会“逗”孩子,假装要他的玩具车。而当孩子不愿意给这类奇怪大人自己的玩具的时候,孩子会发现爸爸妈妈会说自己“小气”这时的孩子会觉得混乱。为什么爸爸妈妈教他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拿别人的东西要经过主人同意。可是如今奇怪大人拿自己东西,自己不同意反而要被批评呢。难道大人就可以不经过同意随便拿别人东西吗?所以有孩子在场时大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孩子的行为是学习来的,大人要做好榜样。父母要会保护孩子中国人讲究面子,即使心里觉得朋友“逗”孩子的做法有些不妥,但碍于面子,也不好意思阻止,而此时,多数父母可能就会当下先牺牲一下孩子幼小的心灵。事实上,当时父母应当温和制止“逗”孩子的亲友,实在不好意思不妨岔开他们的注意力,或者找个理由将孩子抱开当然,上述提到的“逗”造成的伤害更多的是对于孩子心理上的。而前言中给孩子喝酒造成的伤害是无可挽回的。生活中,不恰当的方法逗孩子而造成身体伤害的还有哪些呢?1一、抛宝宝用手托住宝宝的身体,往上抛出三、四尺高,在其下落时用双手接住。宝宝自上落下,跌落的力量非常大,不仅有可能损伤成年人,而且成年人手指也有可能戳伤宝宝。如果被戳到要害部位,会引起内伤。,并且在抛接过程中,剧烈摇晃或震荡,都会使婴儿受伤。因为当把孩子向上抛时,由于颅骨组织比重大,而颅内脑组织比重小。向上抛和自由落下过程中,两者发生速度差,使紧密坚硬的颅骨与柔嫩脆弱的脑组织相互碰撞,轻者会致脑震荡,重者可引发脑挫裂伤、脑水肿、高颅压昏迷、抽风甚至死亡。更危险的是,一旦未能准确接住宝宝,后果不堪设想。2坐飞机双手分别抓住宝宝的脖颈和脚腕,用力往上举,同时转圈。会有跌伤宝宝的危险,还有导致脑瘫的危险。因为这种快速旋转,会使宝宝的脑组织与颅骨相撞,损伤脑神经,影响大脑的发育。3转圈子常见的有两种转圈方法,一种是用手托住孩子腋下,把孩子举起来转圈;一种是拽着孩子的胳膊转圈。这类逗弄会使宝宝转得头晕眼花,放在地上站立不稳,甚至跌伤,而且对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的孩子来说可能会影响到脑部的发育。有时还因离心力的作用,容易使宝宝的手腕关节脱位。4投弹让宝宝张开口,向宝宝口内投花生或豆子,投一次吃一粒,这是十分危险的游戏。5拔萝卜有些大人想试一下宝宝的重量或逗宝宝开心,和宝宝玩,双手拉住宝宝的手臂提离地面。易扭伤宝宝的手腕关节和肩关节,导致脱臼。6过多逗笑宝宝适当地逗逗宝宝,既可以带来乐趣,也能使宝宝在笑声中健康成长。但是,过分的逗笑却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后果。宝宝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如果逗得笑声不觉,会造成瞬间窒息、缺氧,引起暂时性脑缺血,有损脑功能,还可能引起口吃。过分张口大笑,容易造成下颌关节脱臼。睡前逗笑,还会影响宝宝入睡。7触摸生殖器有一些大人喜欢用手去抓摸小男孩的生殖器逗他乐,这种逗乐方式不但不雅观,还对宝宝的健康有不良影响。有可能使宝宝以后出现手淫的坏习惯,加上宝宝的生殖器和尿道粘膜比较娇嫩,容易受到损伤,大人手上沾染的病菌会侵入宝宝尿道,造成泌尿系统感染。8乱捏鼻子在日常生活扣,有些人看到宝宝的鼻子长得扁,或者想逗宝宝乐,喜欢用手捏宝宝的鼻子,别小看这轻轻的一捏,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常捏鼻子会损伤粘膜和血管,降低鼻腔防御功能,容易受到细菌、病毒侵犯而生病。乱捏鼻子会使鼻腔中的分泌物、细菌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诱发中耳炎。9捏宝宝脸蛋宝宝面颊脂肪垫丰满,肌肉张力低,常受刺激易使局部软组织和血管神经受到损伤。此外,如经常受到刺激,腮腺和腮腺管收缩能力会降低,可引起宝宝流口水和腮腺感染。精彩内容推荐
宝宝呛奶若不及时处理会引发窒息,遇到这种情况,宝妈们该怎么处理?
给宝宝测体温大有讲究,不同部位测体温方法各不同,还没学会的妈妈赶紧收藏!
我两次放弃日渐起色的事业,回家当起了全职妈妈
只有当妈后才能将便便这个话题聊得如此自然(内附宝宝便便辨识大全)
新生儿护理禁忌,你中招了吗?婴幼儿阶段哪些营养对宝宝最重要,哪些营养最容易缺乏,如何去补充?一周一会宝妈问题大集合
面对爱吃手的宝宝,妈妈你做对了吗?
维生素A超标?还能给宝宝好好吃鱼肝油吗?
孕期进补过多警惕急性胰腺炎
马牙与鹅口疮的正确区分及应对方法
你是否被孩子的睡眠问题折腾到抓狂,那就收好这份睡眠宝典
0-3个月宝宝哭声含义多,收好这份宝宝哭声解读清单
一周岁以内宝宝成长轴
不可忽视的宝宝斜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