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手裂伤 > 手裂伤饮食 > 头部外伤小常识 >

头部外伤小常识

头部外伤是生活中很常见的外伤之一,由于头皮血管丰富,往往小伤也出血较多,样子可怕。另外,由于头发遮盖,不容易发现出血点,所以尽管病者以手捂住头部仍流血不止。

常见的头部外伤有三种情况:头皮擦伤、裂伤和头皮血肿。

一、头皮檫伤:仅为头皮表层部分的损伤,损伤处有少量出血或血水渗出。处理时先将伤处及其周围的头发剪去,用肥皂水、再用生理盐水洗净,抹干,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一般不用包扎。如果创面泥沙、污物较多,医院处理为妥。

二、头皮裂伤:由于头皮血管丰富,有时出血来势很猛,不易找到出血点。可注意在血迹最多的地方分开头发,认真察看,用手指压迫出穴点一侧道皮肤或压住伤口周围的皮肤,均可止血,也可用干净布或新布压迫伤口止血,医院。

三、头皮包块:外伤处表皮无损伤,仅是局部出现血肿或硬块。此时,应尽早局部涂上食油或局部重压包扎,或予以冷敷,防止肿块扩大。切忌用跌打药酒对局部进行外搽和按揉推拿若已形成发红的、触之软而且有水波感的包块即血肿达24小时以后,可用热敷以促进吸收。大血肿不易吸收者,禁止自行用针随便穿刺放血,应由医师进行处理。

一般说来,凡头部外伤后即使没有什么特医院诊治,进一步行脑CT检查并尽可能安静休息24小时,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在出现下列症状时,应特别引起注意,警惕脑震荡、脑挫伤和颅内出血;

1、受伤时稍微失去意识。

2、眼睛周围、鼻或耳部有出血现象。

3、受伤有恶心或呕吐现象。

4、出现痉挛、麻痹或语言障碍的现象。

5、越来越明显头痛。

6、逐渐失去意识。

头皮血肿的处理

1、头皮血肿是头皮下出血所致,由于皮下层与皮层和帽状腱膜连接紧密,使出血收到一定限制,这种血肿通常较少,可自燃吸收,一般不特殊处理。

2、帽状腱膜下血肿,如撞击使帽状腱膜下层扩散,甚至可充满整个帽状腱膜下层,触及有明显波动感。较大血肿不能自行吸收者,应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穿刺,抽吸积血,并加压包扎,有时需反复穿刺。血肿并发感染时,应及时切开引流。

头皮裂伤的处理

砍伤、刺伤、撞击均可引起头皮裂伤。头皮裂伤的出血都较多,即使较小的也会引起较多的出血。伤口内可带头发,泥沙等异物。伤后立即加压包扎止血,并及早行清创术,剃去伤口周围较大面积的头发。在麻醉下冲洗伤口,清除异物,检查有无颅骨骨折,然后分层缝合伤口,较小的伤口可全层缝合。

头皮撕脱伤的处理

常因女子的长发被卷入转动的机器内,使大块头皮自腱膜下层撕脱,有的可连颅骨骨膜一起撕脱,病人可因大量失血发生休克。现场应立即用无菌敷料覆盖创面,加压包扎,撕脱的头皮用无菌敷料或清洁布巾包好,医院,以备再植。入院后应进行清创术。将撕脱头皮的皮下层切除,做成全厚皮片或中厚皮片重新植回,头皮缺损,也可取自体皮移植。术后加压包扎,按植皮术后处理,如头皮连同骨膜撕脱,可早期颅骨上作多处钻孔(深达板障),再行植皮。

头部外伤的观察

一、意识状态

意识障碍是颅脑疾病患者做常见的症状之一,它往往反映大脑皮质和脑干网状结构的机能。意识障碍的有无及其深浅程度,时间长短和演变过程是分析病情轻重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可表现为嗜睡、模糊、浅昏迷和深昏迷。

其判断方法:一般是先通过语言刺激,即定时唤醒患者作简单对话,如刚开始能唤醒能对答随后不能唤醒和回答错乱,提示病情加重。或者原来胡言乱语随后出现不语,也常提示病情加重。其次是语言无反应则进一步用疼痛刺激来观察患者的反应,即观察患者肢体活动情况,如刚开始能按吩咐动作随后出现自主乱动或肢体无力、瘫痪及癫痫发作等,提示病情变化。

二、头痛,呕吐

头痛时创伤引起的颅内压增高牵拉或压迫脑膜,颅内血管和脑神经而引起的。呕吐多因颅内压增高刺激了延髓呕吐中枢或迷走神经核而引起的。

当头痛剧烈且伴有频繁呕吐常为颅内压急剧增高的表现,应警惕出现脑内出血加重的可能性,颅内血管病变出现急剧头痛,呕吐时,应考虑血管破裂的可能性。

如何护理病人:

1、应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闭目,精神放松。

2、保持病房安静,光线柔和,减少探视。

3、冷敷额部。

4、避免诱因:如大便用力、低头、大量饮水或快速、过量输液等。

5、尽量不使用镇静剂,安眠药,安定剂。难忍时适当使用止痛剂及镇静剂。

6、伴呕吐时,应立即把患者头偏向一侧,轻轻呕出,切勿咽下,以防窒息,及时清理呕吐物,分泌物,并通知医务人员。

三、眩晕

1、卧床休息,头部尽量少转动,且减少身体其他部位活动,否则会加重眩晕现象。

2、外出一定要有人陪伴,防止摔伤。

3、眩晕缓解后,应适当的活动,避免突然起床。

脑震荡

脑损伤当中较轻的一种,一般认为是脑功能的一时性紊乱而无明显的器质性损伤,意识障碍常在半小时之内恢复。意识障碍的发病机理,可能是脑干网状结构受刺激。正常时脑干网状结构是非特异性上行激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脊髓传来的各种刺激信号通过此处到达丘脑、间脑,再向大脑皮质广泛投射,使大脑皮质处于清醒或兴奋状态,此系统受损时必然产生意识障碍。脑震荡的临床表现是:①原发性意识障碍,即伤后马上出现的昏迷,清醒后有嗜睡、头痛、头晕、心悸等;②逆行性健忘,不能记忆受伤当时或伤前一段时间的情况,健忘时间的长短可提示脑受伤的轻重;③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伤后有面色苍白、冷汗、瞳孔变化,血压下降、脉弱及呼吸缓慢等。随意识的改善上述症状亦会逐渐消失,但仍会有头痛、头晕、心悸、恶心、失眠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腰穿发现脑脊液压力及成分均正常。本病主要对症治疗,给予镇静及镇痛药物,卧床休息1周,生活规律、体育活动均有助于恢复。有些病人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存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旧称脑震荡后遗症,今称脑震荡后综合征或脑震荡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nvo.com/slsys/1584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