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这些记忆中的老物件,奉贤人你家还有吗
每一个奉贤人的心里,都有一份长长的清单,上面写满了过去生活中的点滴,那些记忆中充满怀旧气息的“老古董”,却被珍藏在家中一致舍不得的丢
这些老物件,你还认识吗?
缝纫机以前流行一句话叫做“缝缝补补又三年”,那时候,家里的衣服也没有那么多,破了的坏了的补一补还可以穿,老大穿不了的改一改给老二穿。这些缝缝补补的事就是母亲在家里的缝纫机上完成的。小时候特别喜欢听咔嗒嗒的机器转动声,有时候还会偷偷抹一把侧面的轮子。
盘秤、秤杆现在大多数都实用电子秤了,不过在乡镇还是比较常见的。小圈家里还有~
电视机那时候的电视机只能收到很少的几个台,而且还不是每家每户都有,有时候信号不好还得用手攥着天线,十几个小朋友围在一起看《霍元甲》和《射雕英雄传》的日子80后的小伙伴们是不是都还记得?
铁皮的手电筒装上两节白象牌一号电池,沉沉的,晚上出门攥上一个总会有满满的安全感,毕竟那时候的路灯建设不完善,少了它还真不知道晚上怎么办呢。
收音机那时候结婚必备的“三转一响”,其中“一响”就是收音机。有收音机响起的家庭一定会得到街坊邻居羡慕的眼光的洗礼。
蒲扇没有空调、还总是停电的夏天,最怀念的是外婆或者奶奶的蒲扇,一边说着久远的故事,一边哄我睡觉,蒲扇用久了有一种岁月的味道,也有奶奶和外婆的味道。
军用背水壶军用背水壶,背在身上感觉很拉风,小朋友都争相用它喝水。
铁皮饭盒纯金属那时候的小诊所也常用这个放些针筒,银针~
雷锋帽记忆中的雷锋帽,带上它就成了高颜值的代表。
军绿色书包军绿色书包是以前的爆款,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这样的书包,质量特别好,结实耐用。孩子上学,妈妈会亲手给孩子做一个这样的书包。
海魂衫在60年代那会,几乎所有的年轻人和孩子都穿海魂衫,这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和记忆~
“回力”球鞋球鞋中真正的“大哥大”是“回力”——一种高腰的篮球鞋,底子很厚,有两三公分,内侧有个半月型的红色标志,内踝骨位置有一块纪念章大小的白色圆形皮子,是一个作健美状的裸体男子压模图案。单凭这双鞋,就能“拔”起“份”来~
棉鞋小时候我们经常叫老人鞋,似乎现在老人也很少穿这种鞋了。
护手霜这款妈妈最爱用的“护手霜”,冬天,妈妈的手容易裂口子,就会涂上这个,效果很好。
老式摆钟当年男女结婚时,此物可是大物件。
水舀子,水缸,水梢小时候还没有自来水,喝的水都是从河里或者井里打上来的,然后倒在水缸里,出门和小伙伴疯了一天回到家之后直接拿起瓢舀起来就喝,那种透心凉的感觉到现在都记得。
床头柜跟现在的不一样,过去床头放个大柜子用来收衣服,被子等物件~
针线框很多老人都放在桌子上,放置杂物,做针线活,必不可少此物
簸箕这个铲状物,可以运垃圾、淘五谷,你用它干过啥?
算盘小学的时候上过算盘课程,别人都带那种特别小而精致的,只有小圈带了一把家里祖传的大算盘。
搪瓷杯总是写满各种宣传语,如果一不小心掉在地上会被家长揍的,现在有些饭店拿这个来当特色
瓷碗铁帽儿,洋瓷碗~
棒槌和搓衣板棒槌和搓衣板都是老百姓家里常用的洗衣服的工具,只不过棒槌是用力锤打,搓衣板是使劲揉搓。
嘎啦油嘎啦油(防冻疮的护手油),小时候就以为是真的贝壳,但现在才知道,是专门设计成这样的。
老虎钳听说,有人用它,拔,拔牙?!
扁担扁担扛在肩上,钩起水桶去浇灌土地,有时候贪玩,一边筐里装着棉花,一边筐里是小小的我。
锥子纳鞋底用的,在这种语境下,突然想起“锥子脸”,整个人都不好啦~
结婚证结婚证,那时候,车马很慢,信件也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新华字典新华字典,或许每个孩子在读书时遇到不会的生字都会翻阅它,以至于边边角角早已被岁月磨损~
风匣以前用大锅做饭时候没电动鼓风机,前后拉动手把时会吹出风,给灶坑吹风火着的旺。
磁带听完一面还要翻过来换一面,小楠收藏了一抽屉磁带这种事会乱说?
石磨可以人拉磨,可以用驴拉磨,驴拉磨的时候把驴眼睛蒙上去,这样驴转圈时候比较稳,不会头晕,这种工具多数已经被现在的电磨机所取代,石磨的样子还有很多种,各家的大小形状可能不尽相同,但功能大多是一样的。
葫芦瓢这个是纯天然葫芦水瓢,也可以用来盛谷物,可以用来舀水,夏天不让水瓢保持干燥还容易长出小蘑菇!现在被各种塑料和钢、瓷类、玻璃制品代替。
双喜脸盆现在人们大多数都是用塑料的洗脸盆,小的时候家里还有一个不小心摔一下就有可能漏水,还要去补锅底那修一下再用,用到后来盆里盆底都是补丁。
自行车一辆满身岁月痕迹的自行车~
摩托老式摩托,甜蜜蜜地兜起来啊~
老式汽车老式汽车,是你想要的酷酷风吗?
自行车行驶驾照那时候自行车都有行驶驾照,也许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吧!
风车风车,每当稻谷成熟时……
开水壶爷爷奶奶的年代,外面是竹编~还有铁皮水壶也是当年流行款。
火柴印有大喜字的洋火柴~
煤油灯还记得煤油灯燃烧起来的那股味道吗?现在几乎看不到了。有时候一晚上过去,早上起来鼻子里都是黑的~
粮票65年的粮票,53年的一分钱~
黑白照相机快匣子(黑白照相机)
闹钟将近50年的闹钟~
影碟机随着后来电脑和数字电视等的兴起,影碟机已经不常用了。不过,有时候还是会怀念当时那一张张光碟。
弹弓弹弓,下河捉鱼,上山打鸟~
游戏机小时候玩的最多的就是游戏机了,满满的都是回忆~
万年历教师节礼物,万年历,当时少见~
顶针这个是在缝针顶过衣料的时候,用来保护手指的;小时候喜欢把这小玩意套在自己的手指上,金闪闪的特别好看。
鞋样鞋样子,据说早些年的时候,很多家庭的女主人都会用这个做鞋,很朴素却充满了智慧。不过,小编对这个没得啥子印象,只听到外婆说过,你见过吗?
篦子最惨痛的回忆莫过于用这个篦子梳头,由于当时的卫生条件有限,真的会有很多虱子掉在白纸上。
灶台有些农村如今依然在使用,这种灶台大部分是烧柴的,最左边的是风箱,专门用来催火。
老房子老房子,这应该也算老物件吧,就是大点~
每个老物件都有自己的热情和脾气,它们曾用斑驳的印记记录着那个时代,镌刻着岁月和情感。虽然有些物件不再使用。但它们珍藏了一代人难以磨灭的回忆……
图文编辑奉贤社圈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解锁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