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逐渐干燥,足跟干裂流血,却为何主要治

1

又到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天气也渐渐干燥了起来。

这个季节,不仅是脸部皮肤渐渐有紧绷的感觉,身体其他部位皮肤也逐渐干渴起来。

脸部皮肤我们可以每天清洁护理,不太会感觉怎样。但足跟是我们不太会护理到的地方,如果干裂起来,不仅会影响视觉,严重的话,更会影响日常活动。

足跟干裂靠蜕死皮和涂抹护肤品,可以缓解症状。但如果真的想要治愈,也不是没有办法。接下来,我们看看在中医范畴里,如何根治足跟干裂。

《素问·调经论》里有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气与血是人体的生命物质,同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和肾中精气。

气属阳,无形而主动,具有温煦、推动、固摄等作用;

血属阴,有形而主静,具有滋润、濡养等作用。

气血平和,人体生命活动就会正常进行,如果气血不和,则百病丛生。

熟知这一点,我们将能从表象看透内在症结。而如果忽视这一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会发现问题反复出现,无法去根。

2

从事国学教育的刘先生,到缘德堂来找杨大庆老师调理。

他的症状是两个脚后跟干裂褪皮,越到冬天越严重。甚至会出现很深的口子,一走路就疼痛流血。

最后连穿袜子都变成难事,干硬的褪皮经常把袜子弄坏。

杨老师让刘先生脱下袜子一看,确实情况非常严重。刘先生愁眉苦脸地说:

“这么多年,我为了治足跟裂抹过各种药,但啥药都不管用。实在太疼了就拿热水泡,把足跟泡软以后,用刀把硬皮清理掉。

只有这样能稍稍减轻一点痛苦,但从来没能彻底治好过。现在又开始加重了,真是非常不舒服。”

杨老师轻触他的脚部,又检查过他的身体,对病因做出了判断:

“好治,主要是腰疼引起的!”

“我确实有腰疼的毛病,可您是怎么知道的?”

刘先生的小腿和足部的温度,都明显低于身体其他部位,这说明在离心脏最远的身体末梢存在血液循环不畅,导致该处失去应有的滋养。

下肢血液循环不畅一般多见于腰疾,腰部存在的筋结,让人在运动时感到疼痛紧张。

绷紧的筋结压迫到腹部动脉,造成血流减少,这使抵达足跟处的血液里养分与氧气都存在不足。

长时间得不到改善,足跟的皮肤细胞就会非正常死亡。身体又没有力气代谢掉这些死亡的细胞,只能堆积起来等待干瘪、开裂,层层脱落。

所以,当下的第一步,就是要先将腰部问题解决彻底,让气血循环恢复正常。

杨老师先为刘先生揉腹振腹,寻找腹中深藏的筋结,果然找了好多痛点。

冉后循着腹部大动脉的走向,一点点把腹部痛点全部推开。再进行腿部推拿和刮痧,引气血下行。

当腿部调理逐步完成后,刘先生明显感觉到热血一点点沿着腿上向下流去。不光腿比原来热了,脚也从冰凉变得温暖。

调理过几次之后,刘先生腰部恢复正常。走路时也不再觉得身上疼,脚后跟的皮肤状况也比原来有明显改善。

断断续续地做完十次后,刘先生彻底康复。不但走起路来又回到风风火火的样子,足跟也变得细嫩光滑。

杨大庆老师说脚后跟的角质层很特别,比身体其他部位都厚,弹性都小。

冬天干燥空气中的湿度不足,如果脚部活动多,很容易局部皲裂,形成直裂伤。

3

好多朋友面对这种情况,会直接从脚上下功夫,抹药、泡脚、保湿。可往往小心护理也还是会复发,这是因为没有从上游源头解决问题。

只有找准位置,真正疏通淤堵的经络,让受到阻碍的气血正常运行,足跟才能得到正常濡养,干裂才会消失。

《诸病源候论·虚荣手足皮剥候》云:“血行通荣五脏,五脏之气,滋养肌肤。虚劳内伤,血气衰弱,不能外荣于皮,故皮剥也。”

而下肢出现的局部问题,如酸痛、冰凉、足部冰冷皮肤开裂,多源于腰部问题引发。

长期姿势不良、或慢性腰部筋骨劳损、或外伤引起经络气血不畅,都可能出现同样的结果。

我们可以用骨科医生推荐的方法来简单分辨,看足跟问题到底是单纯的皮肤问题,还是属于末端气血失养:

1、在足背按压下去,观察周围血运颜色的恢复情况,几秒钟就恢复的自然是正常血运状态;

2、用手分别在足背和大腿上探触温度,血液循环差的话足背温度肯定低;

3、用细筷子在足底稍用力划一下,看反应如何。

这里也介绍一种中医的观察方法:

如果怀疑足跟裂是腰背问题引起的,也可以俯卧后请人观察委中穴。

委中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属于从腰背部而来的膀胱经的两条支脉的会合之处。如果有问题,此处会出现隆起和结节。

如果确实是末梢血液循环较差导致的足跟裂,效果最好的就是采用传统方式进行调理。

凭借推拿和刮痧,舒筋通络,调整阴阳,既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又能对失常的生物信息加以调整,实现全身的机能平衡。

其实写了这么多,就是想提醒朋友们,哪儿疼都得重视,都别凑合。因为接下来牵扯出的问题,你可能真的无法预料。

为了避免受糊涂罪,还是保持敏感警觉最重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nvo.com/slsyf/15980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