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满洲里quot孝心在我家q
走多远,也牵挂
满洲里市第九中学
田淑芬
那是一座离道不远的毫不起眼的小院,算不上方方正正,倒也干净整洁。
我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话说二零一六年的除夕,我们一大家子齐聚在娘家过年,尤其今年格外热闹,因为去北京发展的小妹一家回来了。饭后大家打牌的打牌,聊天的聊天,小妹则陪老妈看电视,我也累了,一同坐了下来。不多久电视里面传来了阎维文演唱的《父亲》的歌声,小妹忍不住哭了,想要知道为什么,这还得从头说起。
小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而且体质弱,自然得到家里的呵护就多。那时候,家里条件相当不好,想吃个白面馒头、炒鸡蛋都很困难,就更甭说穿漂亮衣服了。但因她乖巧可爱,难免老爸老妈偏着她,有好吃的好穿的也总尽着她。我们姊妹几个倒也不计较,因为她是老幺吗!一大家子就这样相安无事地过了这许多年。
不知不觉小妹就到了考大学的年龄,她也的确没有辜负我们一大家子人的期望,一九九四年考入了厦门大学,成了重点大学的学生,我们一家子就别提多高兴了,一颗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小妹即将毕业时,老爸心脏病突发,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那个时候通讯不发达,交通不方便,老爸去世她没能赶上,这就留下了她心中永远的遗憾。每每听到跟父亲、家乡、时间有关内容的歌,小妹都会触景生情,想起那段揪心的往事。
为了不再留遗憾,让老妈的晚年生活过得快乐幸福,于是她毕业之后就回到了满洲里工作。小妹对老妈是真好,如果不是非去不可的应酬,小妹都会推掉。每天晚上回来陪老妈一起住,变着法的哄老妈开心,不是今天买个这、就是明天弄个那,拉着老妈唠嗑看电视,帮老妈捶背揉肩按腿,晚上还不忘打洗脚水,这些好似她每天必做的功课,自然得很。这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有条不紊地过着。
小妹就这样一天天的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老妈。
人常说最小的孩子娇气,可我们家不是。小妹的表现就验证了这一点。
说实话,我们姐几个都自愧不如,私下里长反思,尤其是我每天就忙自己这点工作,陪妈的时间特少,远远赶不上小妹她细心,更比不上她的耐心。日子久了,我老妈对她还真有了点小依赖,一天不见她就想得慌,逢人便夸她的老姑娘好。邻居们也说:“有这样细心的闺女在身边,真是有福气呀。”
是呀,这是老妈的福气,何尝不是我们的福气!
其实呀,让老妈高兴也很简单,就是陪老人一起唠唠家常、吃吃饭、看着电视收拾着房间,在弄两句哄她开心的通俗语言。”
谁说孝顺老人非得做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呀。
老妈常常绽放着美丽笑容的脸上就是最好的回答。
我们结了婚的姐几个更是心存谢意,因为我们就不用天天惦记老妈的情绪了、饮食起居了,可以安心地上班、按时接送孩子了。
直到今天,每每想起那些年那些事,我们还都感动得不得了呢!
时间真快,转眼又几年过去,小妹结婚了,有了孩子,爱孩子也到了极致,这不孩子要上小学了,为了孩子的发展,他们决定辞去这儿的工作,去北京发展。我们听了也没太反对,因为这么多年来,小妹付出的够多了,也该替自己打算打算了。
再者说,我的姐姐们也退了,能照顾老妈了,小妹也不必有后顾之忧了。只是小妹这一走,老妈着实被闪了一下,但经我们再三劝说,老妈想通了,也就不再挽留她了。
小妹一家走了。临走给妈还留了一部手机。我们知道为什么。
“树挪死,人挪活。”这老话说的还真对,小妹一家在北京“混”得真不错,孩子上了如意的学校,他俩找到了称心的工作,就在去年还买了期房,这期间的苦累暂且不说,花开两朵,咱表另枝。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小草都懂得报答春天的光辉,何况我乎!这是小妹的话,我懂的。
的确,在北京这几年,小妹也没忘了妈,今天打个电话,明天视个频,嘘寒问暖,从不间断。虽说没有二十四孝中的故事感人,可在我看来,就是这平平凡凡的琐碎小事,依然能展现小妹的孝顺之心。
下面就再讲一下去年夏天小妹为老妈买布鞋的故事吧。
世上鞋的品种、样式、颜色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可只因我老妈的脚是那三寸金莲,买双鞋那叫一个费劲。加之小妹工作特忙,妹夫时不时地还出差,小妹既要上班,又要接送孩子,天天忙得不可开交,只有到了周末才能找出点时间。北京城那么大,要一个一个鞋店逛,试想,这得是多么劳心的一件事。可为了达成老妈的心愿,小妹说她豁出去了。每个周末都逛两条街,再逛了无数个店,流了无尽的汗之后,鞋子终于出现了,小妹说她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欣喜若狂,不问价钱,直接打包。
……三言两语说不尽父母恩,几双鞋子只略表孝顺心。
这就是我的小妹,常挂在她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孝敬老人就在当下。
原来,小妹对家人对老妈那种浓郁的感情并没有随迁变淡,那种感情不是画在脸上的眼眉,哪怕再漂亮,只要用水一洗,就会褪色乃至消失,而是刻进身体中的年轮,只会随着岁月的沉淀一圈圈地加深扩大。
二零一六年的除夕夜和往年一样热热闹闹的过去了,大家纷纷去睡了,可我还是能隐隐约约地感到小妹有点怅然若失。这个我懂的!
这就是亲情,亲情须奉献。这就是孝顺,孝顺是付出。
孝心让我不留遗憾
满洲里市第九中学
刘海燕
“燕子,你知道吗?你丽姐那次听说你是从北京站了一宿到哈尔滨的,当时就心疼的哭了….”时隔四年,当我听姐夫说这句话时,我的鼻子又酸了。
那是四年前的冬天,公公脑梗行走不便,又查出肾结石,让他疼痛难忍。由于这里的医疗条件有限,公公年龄又偏大,我们决定医院治疗。小姑子的丈夫有病,孩子还在上学都需要有人照顾,我爱人的工作脱不开身,儿子正上高三也需要有人在家陪伴,正好赶上我放假,所以我决定我和婆婆带公公去北京。对于我这个不常出门的媳妇,爱人是百般叮嘱,我嘴上说没事,其实心里还是很没底的。怀着这种复杂的心情,我们踏上了北去的列车.一路上还算顺利,到了北京医院,所以顺利入住。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因为公公年龄大,心衰很严重,医生说他的生命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危险,根本不可能做手术,只能保守治疗。就这样,我和婆婆轮流照顾公公,给公公擦身子,为他端屎接尿,因为公公不能自理,肾不好尿频,晚上给他接尿,要起来四五回,一宿睡不了几个小时,我怕婆婆再累坏了,大多数的时间都是我夜间陪护,同房的病友还以为我是他们的女儿呢,听说是儿媳妇,都对我赞不绝口,我说:我公公就一直把我当女儿一样疼的。
前些年,我因为上班比较远,婆婆家离我单位近一些,天不好的时候我就住在婆婆家,我不到七点就得从家出发去上早自习,每天早上,公公都会早早的起来给我做好早餐,摆好在桌子上,叫我吃饭。吃完饭就催促我去上班,他收拾碗筷。当然不止这一件事,许多事他真的就像疼爱自己的女儿一样疼我,所以现在我就应该像女儿照顾父亲一样去照顾他。
就这样住了半个月的院,公公的病情稳定了,我们高兴的决定回家过年去了。可又一道难题摆在我面前———火车票。
我平时就是个“路痴”经常分不清东南西北,走过的路总也记不住,依赖性太强。可这次出来一切都得靠我自己,我学会了看路标,学会了坐地铁,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买火车票。
当时正值春运期间,买一张火车票都难死人,更何况是三张,网上已经看不到一点希望了,公公的身体状况也坐不了飞机,这可急坏了我,无奈中我接受了同学给我提供的“黄牛”的线索。我联系上以后,约好了晚上送身份证,唉!生平第一次自己买票,却是和票贩子打交道。坐了几站地的地铁来到约好的一个偏僻的巷子里,夜深人静,我是真害怕啊,我提心吊胆的按照说好的方向走进去,看到了一个妇女站在门口等我,她告诉我只能解决两张从北京到哈尔滨的软卧票,我高兴的不得了,给公公婆婆买上票,我怎么都好说。只要能到哈尔滨,就好回家了。这时恐惧一扫而光,虽然每张票多加了一百元钱,但我的心中莫名的充满了感激。第二天我终于拿到了票。可我怎么办呢?我来到了人头攒动的火车站,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因为是春运人太多,特意加了一辆从北京到哈尔滨的绿皮车,也就是说这是一辆简易的火车,没有卧铺没有餐车,而且速度极慢,但这辆车发出的时间正好在公公婆婆的车之后的三小时,我心中的喜悦真是无以言表。当我排到售票窗口时,早已没有座号了,我毫不犹豫的买了一张“站票”。买完票,我马上计算我们到哈尔滨会和的时间,然后给同学打电话帮我订哈尔滨回满洲里的车票,这时我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当婆婆见我拿着这三张不同的票站在她面前时,她表情凝重的说,你要站到哈尔滨啊?我还沉浸在买到了票的喜悦中呢,笑着说:这有什么啊,不就一宿吗,没问题的。我看到婆婆的眼睛湿润了。
就这样我先把公公婆婆送上了火车,然后坐上了绿皮车,真是连个站的地方都很紧张啊,我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站位,就这样,我不吃不喝站了十五个小时,半夜困得不行就靠着座椅打个盹,真累啊,几次累的都想哭,到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呢。但我坚持了下来,第二天早上我到了哈尔滨,迅速联系上了婆婆,婆婆心疼的抱着我说累坏了吧,我笑着说没事。晚上我们顺利的坐上了回家的火车,下了车,爱人和小姑子都来接我们了,不知为什么,下车的那一刻我的鼻子一酸流下泪来,但我随即又笑了,我终于把公公婆婆在春节前安安全全的带回了家。
这件事已经过去四年了,四年中,我只要有时间就去帮婆婆照顾公公,由于我们精心的照顾,公公的生命得到了延续。如今,公公去世了,我们都很悲痛,但我们心里没有遗憾,我们为公公做了该做的一切,他走的也没有痛苦。婆婆见人就夸我孝顺,夸我是个好儿媳。可我想:其实这些不都是我们做儿女应该做的吗,“尽孝”是我们做儿女的责任,况且我们的行为不也给自己的孩子做个榜样吗?正像伊索克拉底说的: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朋友们: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我们多尽一点孝心吧,千万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之时,留下过多的遗憾。
无限包容,与病婆婆相守二十年
满洲里市第十中学
綦欣
我自结婚起就与婆婆生活在一起,至今已经20年。婆婆患有轻度精神分裂症,并伴有小脑萎缩,同时还有痛风、眩晕等慢性病。在公公去世后,丈夫又调到海拉尔工作,可以说照顾婆婆的重任一直由我独自承担。去年,我做了甲状腺癌切除手术,术后恢复期,我依然自己照料婆婆。一日三餐、洗洗涮涮、看病买药,安抚她情绪,给了她无限包容,使她能安养天年。
我是97年嫁到婆婆家的,与她最小的儿子走到一起。因为婆婆家条件不好,我们没有买新楼,和公公、婆婆住在一个院,两间房。主房给了我们,公婆则住在院子里一间不足五十平米的、三七砖的小房。可是他们却很高兴,认为完成了最大心事。我们和公公婆婆相互照应着,婚后我承担了电费、水费、煤费的支出,从经济上帮衬着。有时还能给他们每月30元钱的养老费,他们老俩口看到我们当时日子也紧吧,说儿子结完婚还完债,就不要我们的养老费了。看到他俩从一日三餐的咸菜到桌上有肉菜了,我们也放下心来。
婆婆因年轻时受过刺激,患精神分裂症,基本上不做任何事。除了吃饭,就把自己关在屋里嘟囔,有时还骂人。我从初始的不习惯到后来逐渐习以为常,日子就这么过了12年。
年公公患病去世了,留下婆婆一人在小屋里独住。没有人照料的那几天,自己因添煤弄得满脸煤黑、头发乱蓬蓬的,身体也弱了不少。同时,病情有了反复,常常站在门外又骂又跺脚。我看在眼里,难过在心。我和丈夫原来说过要把她接我们屋,可是她不同意,执意说:“我哪也不去,就住这屋。”然后又絮叨絮叨不理我们了。婆婆是家里的独女,三岁时就没有了母亲,是和父亲在林区长大的。成长中没有母亲的疼爱,加上十六岁远嫁他乡,亲情温暖在婆婆身上罕有体现。五十年的多难生活磨炼了她坚忍、万事不求人的烈性。她是不愿给我们添负担,担心受儿女的气啊。
可是,一个院里住着,我总是觉得照顾她的饮食是不够的,只有把她接到屋里才安心。毕竟那年她已70了,万一摔着了,被煤烟熏着了,那可是儿女的失责啊!别人不说,良心也过不去呀!和丈夫商量后,我们把房子重新翻修了一下,又间隔出一间给婆婆住的小屋,安上暖气。明亮的窗户,漂亮的钢化门,整个房子焕然一新。在我们再三劝说下,那年十月份婆婆搬进了我的家,我和婆婆朝夕相处的日子开始了。
可以说,这是一次从恐惧、隐忍到坦然的心理历程。我不是圣人,也有过厌烦、不满和后悔。可是,在每一次自我调节中也终能和婆婆和睦相处,相依为命。
真正面对面生活,暴露出了老人许多的习惯:吃饭时不是在饭桌上吐痰,就是擤鼻涕;这还不说,还要把痰慢慢地吐出来,用纸接着…常常我刚吃下一口饭,这习惯性声音就开始了。最初,我和女儿听到这声就再吃不下去了。可是,为了赶时间上班,只能忍着,当没看见,没听见。现在想起来,真是一种功夫啊!
最要命的是,她常常莫名其妙骂人。一次,我问她:“妈,你喝牛奶吗?”她说:“我吃不下,不喝!”等我喝掉后,正忙刷碗时,她从屋里出来问我:“你吃饭了?”,我说:“是啊,喝了奶,你不是不喝吗?”她也不说话,扭头进屋把门一关。不到一分钟,我便听到屋里传来骂人的声音:“妈了个巴子,不给我吃饭!我在这儿受气,我骂你个祖宗…”一声高过一声,情绪越来越激烈。我被吓坏了,怎么办?不进去吧,她肯定是要不停地骂下去了;进去吧,她打我怎么办?情急之下,我急中生智,拿了一袋阿胶红枣进了她的屋,好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轻轻问她:“妈,你吃袋红枣吧,你孙女给你买的。”她顿时不骂了,直瞅着我,好像恍如梦醒一般,恢复了常态。笑着说:“啊,是吗,孙女给买的,放这吧。”暴风雨过去了,我心稍平复了些。丈夫在外地工作,一周回一次家,女儿在外地求学,我有了委屈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这些年,为了一日三餐顿顿让婆婆吃上,我几乎推掉了所有朋友的聚餐。即便偶尔参加一次,也要提前把饭做好,要不就匆匆离场,还要给婆婆捎点好吃的。开始,朋友们都很诧异:“以前那么爱玩的你,怎么觅不着踪影了?”我笑着打趣说:“回家晚了,婆婆就该把我关大门外了!”
婆婆的思维总是停留在她那个时代,常常讲述她小时和父亲一起生活的场景,还有和自己公婆一起生活的辛酸。你跟她说现在发生的事,她反倒记不住。就像洗澡,我说:“咱们洗澡吧,干净干净。”她问:“今天星期天吗?”我说:“是周六。”“星期天才有女堂子。”我把告诉她很多次的话再说一遍:“现在改革开放了,私人承包,哪天都有。”“没有,不去!”我无语。后来,想洗澡,她问周几,我随口说:“周日啊!”她开心地说:“咱们去吧!”我给她买好澡票,给她从上到下搓一遍,剪手脚趾甲,又陪她剪头,每次收拾利索,我累得够呛,她很满意。有时路滑她出不去,我就特意请理发师到家中给她剪。
她是苦日子熬过来的,看不得我倒剩菜剩饭,所以有变质的东西我都是偷偷倒掉,不敢呛着她来。
婆婆20年前为治疗风寒病,每日三餐前都要喝一杯白酒,现在成了嗜好。不让喝就骂人。已经80多岁的人,胃炎和痛风也越犯越厉害。常吃不下东西,偶尔吃点也要吐出去。手指冒出了一个亮晶晶的水泡,脚骨节那也肿的穿不上鞋。为了缓解她的疼痛,我们给她买奥美拉挫,医院给她治脚肿,放脓,缝合……她很坚强,可是只要稍微舒服点,酒杯就端上了。她有她的理:喝酒是治我风寒病,离不了!真叫人可气又无奈。我和丈夫也达成了一致:随她吧,这么大岁数了,平时做饭时注意不做嘌呤物高的食物便是了。即便如此,她的痛风还是经常犯,一犯就下不了地,我就更累了,吃饭如厕都要搀扶。有时赶上我上班,她自己在家不小心,把便桶打翻了,弄得一身尿液,下班后,我就得从上到下扒下衣服,洗了一遍又一遍,那味道太难除了。再遇上她拉肚子,那内裤就更难洗。
照顾婆婆这些年,自己工作忙,压力大,还逢上孩子中高考,丈夫又远在外地帮不上忙。我累病了,去年查出甲状腺癌,七月份在北京做了切除术。术后大夫嘱咐我:“术后不能生气,不能劳累,要保持良好心态”。回到家,婆婆关切地问:“你走一个星期了吧?好点没有?给药得吃药啊”。其实我离家已经两个月了,但听到她孩子般的话语,我还是忍不住掉下眼泪。如今,我的病情平稳了些,单位照顾我,让我休息了两个月,其他兄弟姐妹也开始帮我照料婆婆,减轻我的压力。但我还是坚持为婆婆做三餐,洗涮,观察她身体状况。如今,孩子已上大学,丈夫不在身边,我与婆婆相依生活,已经成为最亲近的人。或许,这就是生活吧。坦然面对生活中的问题,这也是一种修行。愿我和婆婆相依相伴,健康幸福。
爸爸老了
满洲里市第十一中学
高春艳
一辈子坐不住的父亲坐在了轮椅上。妈妈说他要去收拾仓房。爸爸一生干净,家里总是没有一丝灰尘,就连仓房的旧书橱里,他都擦的干干净净,他说那里装着我从小到大读过的书,帮我留下来,留给儿子。可是却在下楼时,不小心摔到楼道里。从那天起爸爸就再也没有站起来。
丁香花开
爸爸熟悉了我的脚步声,他睁开了眼睛。我的眼泪流下来,爸爸慌了,“怎么哭了,都四十几岁的人了,怎么还像个孩子一样?爸爸老了,摔跤是难免的事情,不要自责!”“爸,今天外面天气好,我们去外面走走吧!”爸爸点点头。我扶着爸爸坐在轮椅上,弯下腰帮他系鞋带的时候,爸爸急着说,“鞋带我能系,不用你!”“要强的爸爸呀,您一生给我戴过多少次红领巾,一生给我弯腰系过多少次鞋带,您不记得了。可是您的女儿记得!”我固执倔强地推开了爸爸的手,低下头,第一次帮爸爸系了鞋带!
丁香花已经开放,浓郁的香味包裹着我和爸爸。爸爸今天很有精神,一路上问起来时有没有堵车,小昊上大学的地方天气怎样了----爸爸老了,安详的坐在轮椅上,任凭我推他去花坛去公园,看着爸爸双鬓的白发,我的心里好痛,默默地告诉爸爸,“爸爸,放心吧,我会一直陪伴着您,一直陪伴您和妈妈到老!您和妈妈就是我的世界,我的生命!”
爸妈的期待
出嫁后,由于工作忙,只能每周来爸妈这一趟。有了可爱淘气的儿子,时间就更紧了。但是,我知道爸妈对我的期盼,所以,挤时间,每周我都会吃爸爸做的饭,这顿饭里,包含爸妈对我一周的期盼。我甚至可以想象得到在这一周七天的等待里,他们都在酝酿着做什么饭给我吃---每周陪爸妈吃饭的时候,都是这个家就热闹的时候。,饭桌上他俩会争着给我们夹菜,一边述说着这一周谁来了家里,他们都做了什么--有时候一个问题,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一定要让我说出谁对谁错。每当此时,我都借故打电话或者去刷碗而委婉地拒绝回答。被爸爸妈妈的爱包围着,我觉得心里好平静,好幸福!
爸爸的依赖
还没有进屋,我就听到爸爸妈妈的声音了,“医生让你每天吃三次,每次吃两片,你怎么没吃呀?”“我要等我闺女来再吃!”“闺女要上班,哪有时间光来照顾你?”“那-----”我推门进去,赶紧给爸爸倒了热水,爸爸很听话的拿起了药瓶,还一个人小声的嘟囔着,“我正要吃,你妈正要拿给我,你那么忙,跑来干什么呀?”我在心里呼唤着,“爸爸,我的好爸爸,我知道您在依赖我,虽然您不说出来,我也知道您生病的时候,特别希望我在您身边守候着您,这样,您就觉得踏实,觉得安稳,对吗,爸爸!只是您怕影响我工作,怕我累,所以,您就愿意这么静静地等候我的到来,对吗?您知道我会来。您的内心是多么的矛盾!您知道吗,我愿意成为您和妈妈的依靠。这就和我小时候生病时,期盼着您来喂我吃药一样,有您在身边,再苦的药,我都能咽下去。”
夕阳西下
还记得那张照片,三代人漫步在新区广场。儿子推着爸爸走在前面,我和妈妈走在后面。儿子时不时的给姥爷盖盖搭在腿上的毯子。夕阳斜斜的照着,拉长了我们的身影,好想这个画面定格,让我们永远这样陪伴着爸爸妈妈!
爸爸老了,有时候说着话就沉沉地睡着了,醒来时会叫我的名字,真想让爸爸一生都唤着我的名字——--
诗书立业,孝悌做人
满洲里市第十一中学
张莹
我国是一个具有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悠久历史的文明之邦,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说文解字》中解释篆体孝字云:“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可见孝字写的就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
众所周知,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的今天,更需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岁月不饶人,每个人都会变老,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的暮年在子孙的不闻不问中度过。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
在三国时,有一个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失了父亲,家境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长大后,母亲年老衰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有诗颂曰: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还有“卧冰求鲤。”的王祥,天寒地冻的时节,继母想吃活鱼。王祥来到河边,脱掉衣服卧在冰上,想用身体来融化坚冰。忽然,河面上的坚冰自动裂开了,从裂口处蹦出两条活鲤鱼。王祥拿着活鲤鱼回家孝敬继母。
生我者父母,养我者父母,父母给予我们一切,没有父母伟大无私的爱,我们很难健康地成长,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父母的眼睛时刻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的好北京治疗白癜风大约要花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