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心,常怀敬畏
点击上方華人知音免费订阅
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喝什么就喝什么,甚至无法无天,最终吞下自酿的苦果。
朱熹说:“君子之心,常怀敬畏”。
敬畏是什么?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这里的“敬”:除了“彬彬有礼”、“恭恭敬敬”外,还指做事严肃认真,免犯错误;“畏”:除了“担心、忧虑”外,还形容“战战兢兢”,既敬重又畏惧。敬畏就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意思是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居于高位的人,敬畏圣人的言语。
《史记·鲁周公世家》:“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敬畏。”。唐代韩愈在《贺太阳不亏状》中道:“陛下敬畏天命,克己修身”。
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
我在路边看到一位老人边遛弯,边一手托着馒头一手向便道牙撒馒头渣,喂弱小的蚂蚁。
由于人们世界观、知识结构、经验、信仰的不同,对敬畏的理解也不同。从古至今,而无论敬畏科学,敬畏法规制度,敬畏神灵,敬畏道德,敬畏传统文化,敬畏自然,人与人之间都要互敬礼让,社会才会保持良好的秩序。人和自然才会和谐相处。
如今人们在极大限度的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却丢到了许多传统的优秀的品质,从而出现许多弊端:
领导干部贪污受贿之普遍;
个人侵占他人利益、侵占集体、国家利益、侵占人类和整个大自然;
某地方领导居然给日本战俘立碑,美其名曰是为引进外资;
中国人尊崇了几千年的孔圣人居然也穿西服戴领带的成为广告代言人;
新闻媒体竟然也用钱做交易;
各种低俗、低级趣味的广告招摇过市;
影视剧庸俗不堪的镜头充斥着人们的心灵;
当医生的收了病人的钱,也会留一块纱布;
博士生也剽窃论文;
当家长的居然管不了孩子;
当老师的对学生也无奈;
人与人可以对骂、欺骗、造假、自杀、他杀居然是轻巧的事……
这些人敬畏什么?他们真的缺少敬畏。缺少对人类、对自然、对生命、乃至对自己的身体的敬畏。人类这样下去真的是很可怕的,中国这样下去真的是更可怕的。
人有了敬畏之心才谈得到良心、义务、责任道德,才能形成责任感,事业心,民族精神,这些才是人类的最高境界,人类才会不断繁衍,社会才会不断进步。
版权声明
除特别注明均来源网络。我们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长按识别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