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因为一次月经,我居然住进了医院
一位子宫腺肌症患者的治愈经过
36岁的W女士
没想到自己居然因为一次月经住院了。
4个月前的一次月经,她觉得子宫像打开开关的水龙头,鲜血和血块不停涌出,每一个小时就浸满一片夜用卫生巾,同时伴随着小腹的剧烈疼痛,熬不住时她一口气服下两片止痛药才缓过来。那次的月经为时超长,一直持续了20多天。
一天上午,她开始头晕、耳鸣,走路时身体软得像踩着棉花。同事见她面色惨白,赶紧把她送到急诊。
医生为W女士做了抽血化验、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后告诉她,她的月经量这么多,可能是由子宫腺肌症引起的,而她的子宫已经增大到如孕3个月大小,大量的出血导致重度贫血;她的血红蛋白只有55g/L,相当于正常人的一半,必需急诊住院。
W女士说:“除了生小孩,这还是我第一次住院。”
经过输血、诊刮等一系列治疗,W女士的月经总算止住了,身体也渐渐有了力气。
为什么子宫腺肌症会引起月经量多合并痛经?
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入侵于子宫肌层中,在激素影响下周期性出血引起周围肌层细胞的增生和肥大后形成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病灶。在病灶的影响下,子宫逐渐增大变硬,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痛经和月经量增多。
侵入子宫肌层的内膜组织也会随着月经有周期性的变化,反复出血、纤维化,月经期间腺肌症的病灶内压力骤然升高,这样就会导致经期腹痛。腺肌症痛经也与前列腺素、白细胞介素浓度增加、慢性炎症等其他因素有关联。
除了严重的痛经之外,异常子宫出血也是困扰腺肌病患者的一大问题,很多人会因为大量的阴道流血导致重度贫血。子宫腺肌症导致月经量增多的可能原因有:一是子宫的增大所导致的子宫内膜的面积增大,因此月经期的出血也会增多;二是子宫收缩功能的变化,腺肌病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肌层布满大量病灶,变大变硬的子宫无法正常收缩,就会影响子宫的收缩止血功能,从而导致出血量的增多。
但是,W女士的心里仍然非常不安。回想这么多年,每次月经她都疼得很厉害,月经量也很多,贴着暖宝宝才能勉强上班,有时还需服用止痛药。所以,每个月经期,她都觉得身体很虚弱。这些是否都与子宫腺肌症有关呢?这次血止住了,但只要腺肌症还在,下次月经还会这么多血吗?
网上有人说,子宫腺肌症必需切除子宫,这是真的吗?想到这些,W女士就感到十分紧张。年轻的她很想保留子宫,也许以后还有三胎的可能。于是,她进一步听取医生的专业指点和帮助。
全面了解W女士的需求后,医院刘惜时主任领导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团队经过讨论,确定通过保守手术根除W女士的病症。团队制定的具体方案,是给她做“三瓣法”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同时切除部分的内膜,使子宫体和宫腔都缩小,彻底治疗痛经和月经过多。
哪些腺肌症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呢?
1
药物治疗无法控制剧烈疼痛或继发贫血者
2
合并不孕症或大于4厘米的卵巢内膜样囊肿者
3
药物治疗有禁忌症者
4
腺肌症影响宫腔,辅助生育失败者
W女士住院后的第四天下午,接受了这项手术,整个过程非常顺利。术后,W女士的月经量果然少了很多,痛经也几乎消除了。她如释重负,以后每个月的那几天,终于不用再受煎熬了。
子宫腺肌症的保守手术治疗
腺肌症保守手术已经历了七十年的发展。年,媒体首度报道年轻女性子宫腺肌病的保守手术治疗。不过,传统手术步骤类似肌瘤切除术,残留病灶相对较多,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多年来,这个领域的手术技术不断改进。目前采用最多的,是一种可应用于严重的弥漫型腺肌症的相对完整的病灶切除手术:三瓣法。
这一术式可以更彻底地切除腺肌症病灶,残留病灶少,痛经等症状缓解率高,术后复发率相对较低。在“三瓣法”中,切除腺肌症病灶时进入宫腔,针对月经量多、近期没有生育要求的保守手术患者,可以同时切除部分内膜,以减少术后的月经量、改善贫血。剩余的部分浆膜层及子宫肌层被用来填充大的子宫壁的肌层缺损,层层缝合后,将子宫加固,使子宫重建后破裂风险大大减少。
郭孙伟教授和刘惜时教授带领的医院内异症诊治团队,十几年来一直致力于子宫腺肌症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
刘惜时教授带领丁鼎主任医师、聂姬婵副主任医师、龙琦琦副主任医师组成的手术团队,多年来完成许多复杂的腺肌症保守手术,均取得很好的疗效,积累极为丰富的治疗经验。她们为每位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术后会由本团队进行随访,长期管理,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医疗效果。她们随访的数据统计显示:“三瓣法”腺肌症病灶切除手术术后痛经的缓解率几乎可达%,月经量多的患者术后均有减少,贫血也显著好转。
团队还为治愈的患者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