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疝气虽常见但不能大意
最近,市民郝女士八个月的宝宝总哭闹,怎么哄也哄不好,饭量也大不如之前。偶然一次洗澡时,郝女士发现,宝宝左侧小肚子上有个“包”,一摸还有些硬的。检查后,宝宝确诊腹股沟疝气,需要手术治疗。郝女士就有些纳闷了,小儿疝气难道不能自愈吗?随着孩子长大,是不是就可以不用手术了呢?
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疝”是人体脏器或组织,通过人体先天的缺损或后天的薄弱部位进入到其他地方。
医院小儿外科主治医师张青松介绍疝和鞘膜积液的发病基础都是先天缺损导致的,疝气就是所说的小肠串,是肠管、网膜或者其他脏器鼓出来导致的,它的表现就是站立活动时能下来,安静平躺的时候能回去,鞘膜积液相对鼓得比较小,但是它有一个特点,大部分是不能回去的,也就是说站立的时候可能会比较大,或者摸起来会发硬,但是在安静平躺的时候,可能会变小一些但是不能完全回去,而且用手电筒照的时候是透光的。很多孩子在出生以后,可能很短的时间就会发现,也有一部分孩子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一岁或者更大的年龄时出现。
小儿疝气一般发生率为1%-4%,小于36周的早产儿发生率则更高,约15%-25%,且可能发生于两侧,男孩发病率是女孩的3-10倍。
医院小儿外科主治医师张青松介绍为什么这个病男孩多见,因为男孩的睾丸在出生以前是在腹腔里面的,随着孕龄的增长,睾丸会逐渐往下走,在走的过程中会推动一部分腹膜往下走,到阴囊里边去,这个通道在出生以后,正常能自己闭合,一部分孩子的通道在闭合过程中,没有完全闭合,就留了一个天然的缺损,所以随着孩子出生以后,哭闹、大便干结都有可能会有东西鼓出来。
医生介绍,6月龄内的婴儿患疝气,有自愈的可能,6月龄以上的患儿一般不能自愈。有些家长一听到需要手术就很担忧和焦虑,就想通过戴疝气带、局部外敷等方法进行治疗,这些都是不可取的,非但不能治愈疾病,还会给孩子带来额外的伤害,增加手术难度。
医院小儿外科主治医师张青松介绍这个病是需要手术的,所谓的吃药打针这些都是没发根治的,自愈的可能性非常小,很多家长有顾虑可以理解。现在把手术年龄适当放宽一点,可以等到孩子一岁甚至到两岁的时候,再来做手术,前提是在这期间孩子没有不舒服(没有嵌顿等),肠管或者网膜卡压在缺损的地方,卡压以后不能还纳,这种情况下,如果时间比较短的话,可以手法复位,如果时间比较久或者手法复位困难的情况下,可能就需要急症手术,肠管卡压的时间越久,可能会有缺血和坏死的情况。
在临床上,疝气手术以腹腔镜为主。腹腔镜手术因创伤小、恢复快、能探查对侧有无隐匿性疝和腹腔其他病变等优点,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开刀手术,已成为治疗小儿疝的主要手段。几年前,医院率先开展了单孔腹腔镜治疗腹股沟斜疝和鞘膜积液。
医院小儿外科主治医师张青松介绍钩针式的,这种手术方式微创、美观,做完之后几乎看不见瘢痕,可以做到当天做(手术),第二天出院,手术之后,一般建议一个星期不要下床活动,主要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的恢复,因为在里边缝扎的时候,口子缝扎起来短时间没有长好,一个周的时间一个是让水肿消退,另一个是让缝线把周围更坚固一些,也是为了避免手术之后复发。
来源:直播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