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伦艾弗森,孤独的斗士和长不大的孩子
也许世界就这样,我也还在路上,没有人能诉说
如果你喜欢好莱坞电影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对一切对抗、挑战、蔑视传统和权威的故事热衷,那么你没有理由不爱上这个终其生涯都站在世界对立面的公分的小个子。
他的NBA处子秀砍下30分,完全不像一个菜鸟,新秀赛季更是打出了连续40+的得分表演,并且还有那记招牌式的crossover晃开迈克尔-乔丹中投入网,以及赛后采访中说出的那句有点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我不需要尊重任何人”,更是让这位初出茅庐的坏小子一举成名天下知。
他的蝴蝶穿花运球潇洒俊逸,终结脚踝的表演每每惹人惊呼,甚至连他的垄沟头、嘻哈装也迅速在联盟里掀起风潮,那时候他是费城的宠儿,也是世界的中心。
故事在年季后赛到达高潮,首轮艾弗森以31.5得分+6.5助攻胜了雷吉-米勒的步行者,次轮以33.7+6.9和卡特的猛龙鏖战七场胜出,东决以30.5+6.8再战七场击败“三个火枪手”领军的雄鹿,然后就是面对11连胜的OK组合用一场48分的表演加时赛击败湖人,虽然后来76人被连扳四局遗憾颓败,但这丝毫没有影响艾弗森的伟大。
艾弗森究竟有多强?这个问题你在那些数不清的过人集锦里可能无法找到答案,甚至会对“绝大部分持球会向右侧突破的矮个子很强”这个问题本身产生动摇,不必羞于启齿,因为很多人和你一样。
他左右手的协调性、突破时的变招、双脚的变化和利用防守人心理威慑的小招数,以及观察突破后的躲避协防者的瞬间判断能力是不容易被察觉的。只有身处在那个时代的对手,在无数次和他斗智斗力的撕咬中一路走来的切身感受才是最为真实的,而这些人最后都成了艾吹。
没错,我说的就是科比-布莱恩特,能让这个一生要强的家伙说出“我和AI即使到了70岁,也能得到20分”,艾弗森的强大毋庸置疑。
艾弗森的天赋成就了他,在那个四大分卫纵横、明星锋线夺目的时代里他依旧璀璨耀眼,而那些缺席训练的借口、将帅不和的争执、孤傲不羁到难以执教的顽疾统统被掩盖了,或者说被选择性地忽视了。
而最终也是这些将不可一世的君王推下了神坛,沦为颠沛流离的众生。
AI的孤傲只在和约翰-汤普森、拉里-布朗相处的短暂时光中得到过治愈,更多时候,艾弗森恃才傲物,从不把世界的规则放在心上,即使经历了高中时期那场险些被判入狱的斗殴事件,以及职业生涯末期在活塞和灰熊的惨淡光景,他也未曾改变。
在终于被全联盟视为毒药,无球可打时,他还是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天赋,相信一定有一座城市一支球队,像费城一样,将他作为核心,用无限开火权带领球队前进,而这一切都只是他的一厢情愿。
世界在变化,篮球在前进,而艾弗森依旧是那个没有长大的孩子。
离开费城后,无论是在丹佛还是在活塞,他还是可以得分,但却无法为球队带来胜利。在比卢普斯带领掘金摸到西决地板时,艾弗森却因为首发还是替补的问题和管理层闹掰而被排除在季后赛出场人员名单之外。
这个长不大的孩子终于被血淋淋的现实教训了,其实艾弗森活塞和灰熊,以及远赴土耳其打球的经历都会被我们选择性避而不谈,因为那个被伤病困扰、被家暴酗酒赌徒丑闻缠身、渐渐发福变弱、在发布会上哽咽落泪的他不再是我们心里的阿伦-艾弗森了。
那个以一己之力单挑全世界、打碎钢牙和血吞的AI一去不返了。
球星的所有悲剧故事无非两种,英雄低了头,天才认了命。
曾经无所畏惧的阿伦-艾弗森在被命运夺走了一切,甚至口袋里掏不出一美元的时候,低头和认命也只能是唯一的结局。
如果他能适当做些让步,收敛锋芒,安心做好一个球员和领袖,那么他晚年的职业生涯会不会不一样,或者篮球之路会不会更持久一点,甚至来个科比告别赛季式的花车巡演,拥有一个体面的结局?
如果他少一些肝胆相照的江湖气,戒掉那些不良嗜好,更早懂得打理个人钱财而不是毫无节制的花费,将时间用在家庭方面而非酒精和赌场,那么他如今的生活会不会更美好一点?
艾弗森不算太过漫长的生涯里还有很多个如果,每一个如果的背后都会是一段草蛇灰线的故事,而如果这些“如果”成真,或许他也早就不是我们熟知的并且喜爱的阿伦-艾弗森。
我们可以用“一生所艾”的字眼自我标榜,但也承认他的缺点,因为这就是真实的艾弗森,是英雄,亦是凡人。
艾弗森晃过了无数人的脚踝,也一起晃过了我们的青春,在那些疯狂的扣篮、潇洒的过人和冷血的投篮影像之外,阿伦-艾弗森远远地站在世界的另一角,双眸依旧清澈,只愿他不再孤独,接受现实,也接受所有的遗憾和残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