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像丨从一把黑色电刀起步我省神经外科风云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之大,兼蓄各类武林门派。
在医疗江湖里,“神外”这个门派,不算大,遍及全省,总共也才余人列位。正是这不算庞大的群体,守护着全省百姓的“命脉”——大脑。
年,我省开展神经外科手术的最早记录资料。
“神外”,即神经外科,在人类历史上独立门派,也不过百年间。19世纪末,在神经病学、麻醉术、无菌术等医学门派地位渐固后,“神外”才派生而出。
而我省“神外”门派发轫于年,至今走过一个甲子。从门派最初创始人朱焱、陶祥洛,首批“大牛”吕世亭、甘海鹏到至今派生出各类分支,可谓枝繁叶茂。
年浙二神经外科成立最早记载。
门派内,许多都是享誉医疗江湖的侠客,他们练就济世刀法,既平颅内之顽疾,又谦逊平和传承子弟,以身试刀,心系苍生。
近日,我省“神外”鼻祖——浙医二院神经外科,召集全国同行,齐聚西子湖畔,回眸历史,“华山论剑”,共祝我省“神外”学科成立60年。
浙二神经外科60周年全家福。
发轫——
从两个医生8张床到千名医生开枝散叶
金庸笔下有一人,功高盖主,只为败北一次。是的,他便是独孤求败,绝世高手,自创“独孤九剑”、破尽天下兵刃,遍访高手欲求一败而不得。
抗日战争时期的朱老(左一)。
与30岁就已雄霸天下的独孤求败不一样,浙江“神外”门派的创始人朱焱,却在知天命之年,自废前半辈功力,与徒弟陶祥洛一起,开创建立全省第一个神经外科。
而后,这里成为省内外“神外”人的摇篮。朱焱教授也在不断潜修学习后,成为一代脑科宗师。
年,任浙医二院院长的朱焱教授(前排左二)
这个在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的枪林弹雨中抢夺生命的“侠医”,这个创立了全省第一个骨科,第一个神经外科的医者,将治病救人的初心,当作生命中所有的信仰。
年,在浙江大医院一幢老旧的翘脚楼内,8张床位、2名医生,我省神经外科就这么简陋开张了。
上世纪50年代神经外科住院楼。
与其说匆忙上马,不如说是早有运筹。
当时,朱焱教授已经在骨科领域卓有成效,可每当在骨科病房看到颅脑损伤却无法医治的病人时,朱焱教授的内心,总是无法平静。偌大的浙江,竟没有一家能医院及医生。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救护队的朱焱(左一)
而推及全国,能够实施脑外科手术的,医院。
于是,朱焱教授决定从头再来。年,朱焱来到天津医学院,师从全国最优秀的神经外科医生赵以成,医院学习临床知识。
要知道,在抗战前他曾与医院共过事,而他的“神外”临床老师史玉泉,是他曾经在上海医学院读书时的师弟。
上世纪70年代两位元老朱焱、陶祥洛合影。
人在江湖,讲究谦逊,甘为桃李,用在朱焱教授身上,再不为过。功高盖世,却不惟独尊。
在向当时国内其他顶尖专家求教神经外科知识时,朱焱教授还不忘将用油墨印刷的讲稿带回,再次传授给学生。
而正是这些资料,医院,培养了第一批神经外科医生。
浙二神经外科60年代合影纪念。
当时,他还安排徒弟陶祥洛,医院进修,“学成归来”后的年春天,二人成立了浙江省首个脑外科专科。
那一年,朱焱51岁,陶祥洛30岁。
斗转星移,时序更迭,虽两位前辈已“驾鹤西去”,可他们创下的神外“江山”,正泽被当下。
浙江省第一届脑血管搭桥显微神经外科学习班合影。
60年来,浙医二院共培养、接受进修医师余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多名,全省约70%的神经外科骨干出自于此,可谓桃李满天下。
70年代脑肿瘤新技术学习班。
当百岁的朱焱教授眼神炯炯,身披大红缎面中山服,回顾过往,虽退隐江湖多年,却依旧牵挂毕生为之奋斗的信仰。
他曾说:“人,不能像小虫那样,碌碌无为度过一生。人生是短暂的,与日月星辰相比较,简直就是一次闪光,但要活得有意义,要为人类做些有益的事,直到呼吸的最后一刻,而不后悔空度了一生。”
脑瘤与雌激素受体学习班。
发展——
从一把黑色电刀到“十八般兵器”
剑长四尺,青光逼人;武林至尊,宝刀屠龙;非金非玉,光华流转;通体碧绿,坚愈金刚。说的是金庸笔下四大兵器,倚天剑、屠龙刀、圣火令、打狗棒。
每一样,若入江湖,必引起血雨腥风。武侠中,兵器用于一击“致命”,而医学领域,刀、剪、钳、镊、钩等,则是外科医生所熟知的基本“兵器”,在于治病救人。
上世纪70年代,陶祥洛教授查房。
对神外医生来说,他们更是刀尖上的“武”者,做脑袋、脊髓里的精细活儿,刀法精细、技巧考究,可谓外科界武林高手。
两张木板床,没有血管造影、没有CT,唯一的宝贝是英国人留下的一把黑色大电刀,这是我省最早神经外科的家当。
在潜心修炼内功的同时,科室的年轻医生在两位创始人推荐下,还想方设法去拜师进修,去上海、北京各地参加神经外科学习班,看外国人做手术。
医院神经外科前辈史玉泉教授和蒋大介教授还经常赶到杭州助手术一臂之力。时至当下,浙二与华山的这份情谊未老,延绵至今。
老一辈神经外科护理团队。
就在这输血、造血间,浙江神外的“任督二脉”渐次打开,摸索出专属于浙江的“神外秘籍”。
有了“武林秘籍”,就能更好地济世救人。浙医二院脑外科建立后,一时间,全国及省内各地区、县市有脑外科重伤病人都被送到这里就医。
30周年合影纪念
当时,他们医院急会诊,乘坐当时卫生厅那部“南京牌”汽车,一路颠簸到全省各地去开刀,手术结束后半夜还要赶回,常常是颠一路吐一路,这让许多人烙下了胃出血的老毛病。
然而,江湖的霸主地位,靠的不是成立时间的先后,而是不断“升级”精进。
年5月,陶祥洛教授为本省实施第一例左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
尽管当时门诊手术已经异常忙碌,但浙二神外的科研却未落下。陶祥洛和吕世亭等人一道钻研“冷冻”摘除脑瘤手术,为了手术用的液氮,吕世亭等人还亲自去杭氧把液氮的钢罐抬来。
一次,因受到碰撞,液氮瓶轰的一声爆炸,路边居民楼窗户都震得直摇晃,好在有惊无险。“冷冻摘除脑瘤”的手术,还获得了当年浙江省科技大奖。
79年省科技奖研究小组全体医务人员。
上世纪60年代,陶祥洛教授在全省首次将显微外科技术引入神经外科,几乎与世界神外界同步。而最初的那台显微镜,还是陶老在“毛昌源”眼镜店里“要”来的。
武器装备的先进,促进着手术的成功率,也让更多的脑外科疾病,脑瘤、脑血管问题统统抛向了浙二神外科。
陶祥洛查房。
浙二“神外”也顺应时代,创下了浙江省的许多第一:
浙江省第一例脑溢血血肿清手术,浙江省第一例动静脉畸形手术切除术,浙江第一例动脉瘤夹闭术,浙江省第一个神经外科硕士点、第一个神经外科博士点,浙江第一例颅内、外动脉吻合术,浙江省第一例经口-鼻-蝶显微手术摘除椎体瘤……
上世纪70年代动物实验。
同时,浙二“神外”的家底儿也越来越厚,术中磁共振、复合手术室、神经导航、高清3-D荧光手术显微镜等一大批高端手术设备和器械,逐渐突破着手术禁区,挽救着一个个濒临绝境的病人和家庭。
年,浙二神经外科的年手术量台,门急诊人次,占据省内手术量的大半壁江山。
DSA复合手术室
传承——
医者仁心济世救人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溪、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这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一书中,给医者的定义。
40周年合影纪念。
悉数我省神经外科60年风雨,就仿佛在品读一坛陈年旧酿,历经时代的洗礼,依旧绵密悠长。
我们忆起,几上战场的朱焱教授,一次次从枪林弹雨中抢夺生命,用他一生都在践行着“用精湛演绎技术,用关爱体现服务”。
朱焱教授给患者做开颅手术
我们忆起,年近60多岁的陶祥洛教授,一站上手术台,就是连续8个小时,最后上趟洗手间竟解出来血尿,后被诊断为膀胱癌却依然坚持行医。
陶祥洛教授示范手术
一代代神外人,用他们精湛的技艺、医者的大爱,去诠释一份责任与荣光。
一个甲子,承续着前辈的优良传统,浙二神外不断刷新着全国的地位:
高清神经内镜
医院科技影响力(神经外科学)排行榜第6;年北大版中国最佳临床学科(神经外科)排行榜第7;年度复旦大学专科声誉排行榜(神经外科)第8。
历史的交接棒传递到第五代科主任张建民手中。他用“家”字诠释着一个甲子的荣耀。
张建民主任与前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主席。
他说,在几代人的努力下,浙二神外这个家,规模不断壮大,家产不断添置,家业不断拓展,并为这个家挣得殊荣无数;风雨60载,这个家,还培养了许许多多进修生和研究生,医院建立了许多神外“新家”;而面对着危急重症病患,救治他们就是救了一个家。
脑机接口新突破-国内率先实现人脑一年控制机械手
还记得“最美妈妈”吴菊萍徒手接下的两岁坠楼女孩妞妞么?
美国UCLA神经外科教授来浙医二院内镜示范手术
时隔多年,当时视力全无、左手左脚无法动弹的妞妞,如今已经上了小学,并弹一手钢琴,恢复得与常人无异,这是神外创造的挽救“家”的一个奇迹。
而这样的奇迹,在浙二神外,一直在上演。
浙二神外大事记:
年,浙医二院朱焱教授对一例左额顶叶肿瘤(星形细胞瘤Ⅲ级)行开颅摘除手术获得成功,揭开浙江省神经外科的序幕。
年4月,正式创立浙医二院神经外科,当时医生2名,医院的史玉泉、蒋大介教授的大力支持下开展工作。
年11月,浙医二院神经外科朱焱对一例硬脑膜外血肿伴严重脑挫裂伤患者行急诊手术,为我省首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
年1月,行浙江省第一例脑溢血血肿清除术。
年,浙医二院神经外科黄志云首次应用留置塑料管引流方法治疗脑脓肿,取得较好疗效。
年2月,为本省第一例脑动静脉畸形病人施行切除术。
年5月,浙医二院陶祥洛教授为本省施行第一例左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开创本省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先河。同年11月,行本省第一例颅内、颅外动脉吻合术。
年6月,浙医二院神经外科与杭州制氧机研究所、杭州无线电八厂协作,研制成BY一Ⅱ型液氮冷冻治疗机,并应用于脑外科手术,并获得了省科技进步奖。
年,成立浙江省第一个神经外科硕士点。
年10月,浙医二院陶祥洛行本省第一例经口-鼻-蝶显微外科摘除垂体腺瘤,开创显微经蝶手术的新领域。
年,浙医二院甘海鹏教授作行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氏病。
90年代,浙医二院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与基础研究达国内领先水平。
年9月,在省内率先开展脑内镜下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和脑积水等手术。
2年,成为浙江省第一个外科学(神经外科专业)博士点。
4年,脑科大楼落成,科室扩展至3个病区,开放床位张。
6年,年手术量首次突破0例。
8年5月,挂靠我院的浙江省神经外科技术指导中心成立,同年成立全省第一家脑血管介入中心
9年,张建民主任当选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委
年,成为首批神经外科省医学重点学科
年,成为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年成为浙江省首批“神经创伤创新学科”
年张建民主任当选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常委
年与浙大医学院神经科学团队揭示癫痫新机制,文章发表在“NatureNeuroscience”
年成功救治被“最美妈妈”吴菊萍接住的杭州坠楼女孩妞妞
年成功举办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第十一次学术大会
年中医药重点学科
年中西医结合神经外科学分会成立
年全省第一家胶质瘤中心成立
年全省第一家癫痫中心成立
年神经外科专科声誉排名首次进入前十
医院开张,开启跨江发展模式
年脑机接口临床转化应用团队在我国首次实现利用病人颅内植入电极用意念控制机械手的实验
年11月脑科中心迎来成立十周年
年年手术量突破
年张建民主任荣获“首届浙江大学好医生奖”
年《出血性脑卒中病理机制及诊治策略研究》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年《脑卒中病理机制及诊治策略研究》获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
年“浙医二院立体定向神经外科培训中心(深圳安科)”正式挂牌并举办首期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