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个动作,不到半天,女子伤口溃烂险送
别看咱们沈阳不靠着海
但对于海鲜
咱沈阳人那可是有着无法言喻的爱
市场
自助餐厅
路边排档
都能看见它们的“身影”
但在这小编也要提醒大伙
有时海鲜中也会暗藏着“无声的杀手”
前段时间,家住厦门的林女士在处理海蛎时,不小心划破了手,起先并没在意的她不到半天时间就发现伤口出现了溃烂的情况。在家人的陪同下,林女士立即医院进行治疗。
经过检查后,医生表示林女士是感染了创伤弧菌,好在治疗及时,目前已经康复得不错。医生提醒:生吃海鲜和处理海鲜外壳时都要小心。
其实在全国各地
感染创伤弧菌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那什么是创伤弧菌呢?创伤弧菌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中的细菌,多发生在5月至10月份,尤以夏季为高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周立新表示,此病十分凶险,一旦感染,发病急,病情发展快,发病24小时—48小时内就会出现下肢肿痛、溃烂,可引起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不全。如不及时准确抢救,70%以上的患者会因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有肝病爱喝酒是高危人群有慢性肝病(尤其是酒精性肝病患者、慢性肝炎、肝硬化)、爱喝酒或有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血液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为高危人群。
创伤弧菌造成的后果这么严重,但一般人不容易感染,林女士之所以病情发展如此迅速,是因为她本身患有肝炎,属于创伤弧菌的易感人群。
感染途径创伤弧菌的感染途径主要有两种:
1、食入含有创伤弧菌的食物,例如生蚝、蚌类等海产及生鱼片;
2、从皮肤上直接感染,如果身上有伤口,接触到海水、贝壳或鱼类,便有可能感染到此弧菌。
如何预防:1、不要吃生牡蛎及其他生的贝类。
2、烹调贝类(牡蛎、蛤、贻贝)时,加热要彻底。
3、避免受伤或将皮肤伤口暴露在海水中,特别是高危人群更应注意,在洗海鲜也要避免皮肤划破等造成感染。
4、对皮肤有发红出现类似烫伤样表现,医院诊治。
除了海蛎
关于海鲜的这些问题你也要注意
徒手扒小龙虾要开刀排脓7月31日晚,杨明飞(化名)在与朋友剥小龙虾虾壳时,左手中指被刺伤。起初感觉像蚊子叮了一口,之后开始肿胀,进而发黑发紫。8月4日,他医院检查,才知道手指已经严重发炎化脓,需要开刀引流、排脓。
医生提示:
在吃小龙虾时尽量戴手套,避免龙虾壳直接接触手指,尤其要重视甲沟处,以免感染甲沟炎。一旦被刺伤要及时消毒。
小龙虾的头部是吸收和处理毒素最多的地方,容易聚集水体中的脏物,建议食用时最好去除头胸甲后烹饪。如果不小心被刺伤,可以局部用清水清洗,用碘酒消毒。
一顿海鲜竟中了“贝毒”前不久,家住大连的刘先生和朋友去吃海鲜,可吃完后刘先生感觉手指尖发麻,浑身都不得劲。当医院进行检查。医生表示,由于刘先生当天吃了大量的贝类,所以怀疑导致刘先生拉肚子以及手发麻的罪魁祸首就是贝类中的“贝毒”。
贝毒,毒素主要为神经毒素,易溶于水,耐热,易被肠道吸收。中毒潜伏期数分钟至数小时。开始的时候会主要体现在唇、舌、指尖麻木,继而腿、臂和颈部麻木,然后运动失调。有的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一般情况下意识处于清醒状态,随着病情加重,还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状况。
医生提示:
1、从声誉好的来源地购买贝类,尽量不要在海边购买散卖的贝类。
2、确保贝类的新鲜,新鲜的牡蛎、蛤蚌、扇贝、贻贝的贝壳是紧闭的。
3、买回来的贝类要仔细的清洗,浸泡到水里,因为水溶性贝毒浸泡到水里就会减轻一部分毒素。
4、食用之前,最好是把贝类的中肠腺也就是内脏处理掉。还有就是生殖腺最好是不要食用。
5、对于烹饪后的贝类,建议尽量不要食用汤汁,因为毒素是不会受加热影响而消失的。
觉得有用,别忘了点亮下方大拇指哦!
来源:厦门晚报网络
编辑:欣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