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真心为民服务视患者如亲人
医院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九龙路98号,是四川省医院、成都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阿坝州医院。医院秉承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充分发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的引领作用,建院11年来,医院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优质的服务质量,在患者中和行业里保持着良好的口碑。
案例一:为了孩子的正常行走
年8月3日早上,医院业务医院门诊大厅,就被一群藏族同胞围住了,他们唱着藏族歌曲《祝福》,真情的为周院长献上洁白的哈达。他们是阿坝州藏族小男孩旦真琼里的亲人,医院向周院长表达感谢的,旦真的爷爷动情的向周院长说,如果没医院的关心帮助,我可伶的小孙子可能终生不能正常下地行走了,真的是太感谢你们了。
事情是这样的,旦真琼里是一名4岁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男孩,父母在他出生后不久就先后去世,是爷爷奶奶照顾成长的。年初,旦真的爷爷奶奶无意间发现孙子行走、奔跑时步态异常,呈跛行,感觉不太正常,但当时小孙子没有特殊不适,双下肢各处无明显疼痛不适,无双下肢麻木不适,于是没有引起重视,也没有进行正规的检查治疗。年7月初,旦真在行走时明显跛行,爷爷用手轻轻按压孙子的右髋部,孩子感觉明显的疼痛,但双下肢没有明显的麻木不适,爷爷不放心,于是带着医院就诊,经摄片诊断为“右髋关节脱位”,医院“局部理疗”后,症状没有明显缓解,小旦真的爷爷奶奶十分着急。正在这时,主治医师向他们介绍说:“你们抓紧医院去看看吧,那里的周院长从事骨科专业多年,医术十分精湛,医德十分高尚,对患者亲切友爱,我们这里不少病患都是在周院长手上治愈的”。听到这里,旦真的爷爷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年7月25日,小旦真在爷爷奶奶的陪伴下坐上了到成都的汽车,由于情况比较特殊,秦正军院长安排专车医院。第二天,周庆林院长就安排对旦真进行了检查诊断,经诊断为“右髋关节先天性脱位”,医院立即实施了“右髋关节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术”,手术十分顺利,于7月30日出院。术后三个月后的11月7日至11月10日,小旦真再次入院复查,周院长根据复查情况调整石膏为髋人字石膏固定术,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年1月30日,为求进一步治疗,爷爷奶奶再次带小孙子来院就诊,经摄片检查诊断,实地查看行走状态,小旦真恢复很好,治疗效果明显,于是对其实施了“去石膏固定术”。今年7月份(术后1年),医院再次对旦真进行了术后复查诊断,经检查诊断,并查看行走状态,确认小旦真已经基本恢复正常。
案例二:20多年的老肺病有了明显好转
年5月3日刚上班,医院内科主任谢巍就接诊了一位特殊患者。患者刘素芬,家住成都市崇州市崇阳镇石埂村3组,86岁,反复咳嗽、咳痰20多年,伴气短、气紧,每年冬春季节反复发作,每年发作持续3个月以上,曾在崇州多家医疗机构诊治。4月31日前后,患者因受凉后再次出现咳嗽、咯痰症状,伴有气短、气紧,伴有乏力,攀爬楼梯及平地快步行走时尤甚,夜间端坐呼吸,不能平卧,活动耐力明显下降,无恶寒发热、头晕头痛、精神和睡眠质量差、食欲下降、咯血、胸痛、下肢水肿等不适,发病后未治疗。此次入我院后经检查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急性加重”,同时患肺源性心脏病,高血压3级,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功能III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根据患者诊断结果,结合患者病史,内科主任谢巍、内科医师李晓晓为其制定了详细的诊疗方案。经过内科全体医生10天的共同努力治疗,护理人员的热心服务管理,刘素芬老人咳嗽、咯痰持续好转,胸闷、乏力、气短、气紧等症持续缓解,心悸、腹痛腹胀、下肢水肿等不适症状消失,精神、睡眠明显改善,食欲恢复正常。5月13日患者主动出院,患者家属为感谢全体医护人员的倾情付出,特别制作“医术精湛解疾苦,视患如亲好医生”锦旗亲手送给内科主任谢巍医师。
案例三:治好一条腿,救了一条命
年3月22日上午,医院骨科主任周良安接到一个十分紧急的电话,1名女性异地患者腿部受伤经人介绍要求入我院治疗,已经被家人送到了成都茶店子车站。考虑到病人行动不便,地形不熟、语言不通等实际情况,医院决定免费派人派车带担架等医疗设备到车站去接。上午11点15分,医院并按程序办理了入院。患者名叫班姆基,26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上壤塘乡人。3月21日下午4点左右,患者在自家田地劳作时不慎被滚落的大块泥块砸伤左小腿,当时就感到左小腿剧烈疼痛,不能活动,左小腿下段骨外露,出血不止。入我院后,经DR和CT对其胫腓骨、髋关节、裸关节骨质情况检查,骨科主任周良安、医师龚子蛟、康楠诊断,确诊为“左胫腓骨下段开放性粉碎性骨折”。
由于患者伤势较重,医院安排立即手术。中午12:09,周良安主任、龚子蛟医师对患者实施了“左小腿清创缝合+左跟骨结节骨牵引”手术,手术顺利。术后半月,经检查,患者伴有皮肤裂伤、软组织感染、贫血症状,年4月10日,经业务院长周庆林、骨科主任周良安、骨科医师龚子蛟再次会诊,决定对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静脉全麻下行左侧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外固定术”,手术顺利。年5月13日,再次对患者实施“腰硬联合行皮瓣转移修补术+清创缝合术”,手术顺利。患者术后在我院住院近3个月,期间遵照医嘱配合适当下肢肌力功能恢复训练,年6月17日,患者伤口恢复良好出院。
为感谢全体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患者及家属强烈要求为医护人员敬献哈达,并同他们合影。
案例四:解除了20多年骨折术后后遗症
年6月4日,1名受骨折术后后遗症折磨20多年的患者慕名来到我院。患者名叫曲让措,女性,51岁,阿坝州若尔盖县辖曼乡河拉村人。20多年前,因外伤致左侧股骨中段骨折,医院就诊并手术,术后骨质复合,逐渐出现左侧大腿肿痛、流脓,脓性分泌物内有死骨,每年冬季病情复发逐渐加重,医院多次接受诊疗,症状无好转,医院医治骨伤医术精湛,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慕名来我院就诊。经康复科于洲戡主任诊断:患者左大腿疼痛伴跛行20余年,左侧大腿流脓性分泌物2年余,经DR、CT和MRI辅助检查,诊断为左大腿慢性硬化性骨髓炎,左膝关节功能性障碍。
为了让患者摆脱病痛折磨,尽快康复,年6月24日9:10,征求患者及家属同意,骨科主任周良安、手术室主任雷双权对患者实施了“静脉全麻+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左股骨开窗减压病灶清除术+闭式引流术”,手术中清理出大量死骨及脓性分泌物,手术顺利。术后2天,患者引流管不畅通,6月26日09:30在局部麻醉下行创区清创置管引流术,手术顺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每天查询病情,耐心为患者清洗伤口、换药,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呵护,患者病情迅速好转,于年7月14日出院。患者和家属在出院时激动地拉着周庆林院长和周良安主任的手,翘起大拇指说:“医院,感谢医生,是你们解除了我多年的病痛折磨”。患者家属亲自定制“视患者如亲人,弘扬医德医风”医院,为周庆林院长和骨科全体医师敬献哈达。
案例五:为了阿妈的正常站立行走
年8月25日下午,医院周庆林院长正在接诊,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一名情况特殊的异地病人在儿子的陪伴下已经到了都江堰。考虑到患者行动不便,人生地不熟,周院长立即安排人员和车辆到都江堰医院。患者锡拉措,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德格村人,91岁高龄,2天前的年08日23日22时左右,患者在家中院子内不慎摔倒,臀部着地,出现右臀部疼痛剧烈,右下肢外旋、短缩,不能站立及行走,医院行髋关节CT检查提示:右侧股骨颈骨折,为求进一步治疗,慕名来我院就诊,经周庆林院长诊断为门诊“股骨颈骨折(右)”。经周院长和骨科周良安主任、龚子蛟医师会诊,考虑到保守治疗骨折处以解剖对位恢复较为困难,而且存在较多风险及并发症,决定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为患者争取早日下床活动避免并发症危机生命。年8月30日10:30,周院长亲自为患者实施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右)”。手术中发现患者右侧股骨颈基底部粉碎性骨折,大粗隆分离移位,小粗隆向下约1cm劈裂骨折,大粗隆纵向劈裂伴横断,关节腔内积血较多,肌肉软组织内有淤血,整个手术过程顺利。住院治疗期间,周院长、骨科、康复科医护人员每天多次查询患者病情,针对患者高龄、食欲差等特征,为患者准备专门的饮食,医院的服务感到非常满意。年9月15日,住院21天后,患者恢复情况良好出院,周院长提醒病人家人,医院复查,利用助行器适当进行辅助活动,半年后逐步弃助行器活动,禁止坐低于60cm高的凳子、跷二郎腿等。
以上案例是医院践行“四川省民族团结医院”和“成都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使命的具体表现。近年来,医院在崇州市委统战部、崇州市民宗局具体指导下,坚持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结合少数民族病患需求,通过张贴藏汉引导指示牌,对外开展禁毒、民族政策法规宣传、义务巡诊等活动,医院的社会责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