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个大胖小子真的好吗?明确的告诉您:NO
炎炎的夏日,即使是清早也让人汗流浃背,但是却阻挡不住人们的脚步。分娩室的助产士如同往常,提前到达科室,做好上班的准备工作。
二胎妈妈生下10斤大胖小子幸好有惊无险
7:30,大家准时在护士台进行交接班。听完交接班后,助产士们开始一对一床边交接。这时候,一个孕妇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这位准妈妈已经进入了临产阶段,但是她很安静,默默地躺在床上,没有出声,只有握紧护栏的手在告诉我们,她不好受。而吸引所有人目光的则是她的肚子,她隆起的肚子大得吓人,让人隐隐有些担心。当班医生立即查看该孕妇的病历,结果却是喜忧掺半。喜的是这是一名经产妇,第一个孩子也比较大,将近g,这个经历大大增加了她此次阴道试产的成功率。而忧的则是因为那些B超等检查结果显示:这个孩子要比前一个宝宝来得大,相对而言,想要自然分娩,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
医生再次进行阴道检查、骨盆测量排除头盆不称可能,并与孕妇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告知她此次因胎儿较大带来的分娩特有风险,尤其是肩难产的风险(胎头娩出后,胎儿前肩被崁顿在盆腔内,用常规助产方法不能娩出胎儿双肩,易造成母儿严重的并发症甚至胎儿死亡等)。并同时告知由于胎儿偏大,如患者及家属要求可放宽指征行剖宫产术。孕妇及家属商量后要求继续阴道试产,因为她觉得这样对宝宝好。
既然下了决定,那么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大家都会努力。大家着重对她进行产程监管,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解决,随时做好急诊剖宫产手术的准备。然而问题来得太快,她的产程进展太过迅速了,很快就到了可以接生的时候。产程过快又是一大问题,因为过快的产程进展容易引起孕妇软产道的裂伤(如宫颈、阴道壁的裂伤)和局部血肿形成,还可以引起宝宝的软组织挫伤、骨折、颅内出血等。但是生命的力量实在强大,医生当机立断做出决定:马上准备接生,做好肩难产助产准备,通知儿科医生到场,做好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准备!医生和高年资助产士也在旁边做好随时协助的准备,一切准备就绪,所有人都严正以待。
8:25,一声啼哭响彻产房,这位母亲终于生下一名男婴,大家脑子里紧绷的那根弦都松开了,开始期待这个大胖小子会有多重。结果震撼所有人,他是个名副其实的大胖小子,足足有10斤半!连他妈妈自己都吓了一跳:难怪生得这么不容易!
宝贝太重分娩有风险不好生也不好养
很多家庭都想生一个大胖小子,其实这只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事实上,大胖小子可并不好生,生起来孩子和产妇都会有风险,而且孕期体重达到一定的标准时,医生就会建议准妈咪们注意饮食的摄入,搭配合理的运动,不要导致胎儿超重,要知道巨大儿生产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
据统计,我院今年1—7月共出生个婴儿,其中巨大儿有个,占6.8%,最大的孩子有10.6斤。
“可能现在在很多人特别是老人的观念里,还是会觉得孩子越大越好,但其实不是的,体重太重带来的问题很多,什么难产啊,产道撕裂、子宫破裂、产后出血等等,对孕妇及胎儿危害特别大。”产科副主任邵满琴坦言。
邵主任强调,一般来说,—g(6—7斤)的宝宝是最合适的。孩子的体重等于或大于g就属巨大儿了,因为孩子体重太重,在生产当中所要的时间也就更长,所受到的挤压也就更多,如果是因为难产而造成短暂缺氧更加怕,可导致孩子神经系统疾病,甚至会引发脑瘫,那是非常可怕的后果,成年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以及代谢性疾病也时有发生。而且孩子越重越会增加生产时的风险,母亲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在母亲身体不能正常承担孩子的体重时,母亲就会出现糖尿病、妊娠高血压、水肿等并发症。尤其是在生产时,孩子太重的话,不容易穿过女性的骨盆,加上产道又小又挤孩子就有可能出现难产的情况,也容易造成肩难产、母亲产道裂伤、甚至子宫破裂、出血过多等危险,如果产程时间过长,胎先露长时间的压迫,容易发生尿瘘及粪瘘。孩子出生后母亲出现术后感染的风险也就大增、母亲晚年易发生盆底松弛、阴道前后壁膨出、尿道松弛,小便不能控制。
说起宝贝太重不好养,有些家长就想不明白了,不是孩子长得越重,就说明他们身体越好嘛!邵主任说,这只是家长们自己的猜测而已,科学的说法可并非如此。孩子因为体重过重的原因,会在发育当中影响到各个脏器的发育异常,从而孩子发生低血糖、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黄疸的机率更高,进而影响到宝贝们出生之后的健康。
科学饮食加合理运动这才是健康孕期
“你现在是一个人吃两个人的份,所以一定要多吃点!”“别动,别动,你现在需要好好休息,可别乱动磕着肚子!”或许这样的话在很多老人看来是再正常不过了,在他们的观念里,孕妇就应该多吃少动。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科学在进步,人们的观念也要慢慢转变,在饮食上,很多人都存在误区,认为孕妈是‘一个人在吃两人的份’,所以不仅要多吃,而且还要多吃水果,因为水果营养丰富又能控制体重。”邵主任说,第一次来看她门诊的孕妇很多都有这样想法,好在经过反复宣教,现在多半能遵循“少吃多餐、低糖低盐、适当运动”等生活习惯了。
孕期是应该比往常更加小心一些,但一些妈妈怀孕以后太过小心,走哪儿都怕磕着碰着,有的索性成天躺在床上“保胎”,但其实这种方式并不可取。除非因为特殊原因医生建议卧床休息的以外,孕妇其实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态进行适当运动,比如散步、游泳、做孕妇保健操,以便消耗掉过多的能量。如果在怀孕前有做瑜伽、健身等习惯的,孕期可以继续保持。平时若没有运动习惯,怀孕后可以多在家人陪伴下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