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好医护从喂饭杂工到骨干专家
年度海南省“寻找百姓身边好医护”大型公益活动受 本报讯(记者马珂通讯员王宝元)“你好,能不能帮忙找到这位周怀军医生。我家里有老人生病,急着要找这位好医生看病!”5月21日,年度海南省“寻找百姓身边好医护”大型公益活动正式启动,首批3位医护人员的报道引起众多读者的 医院消化科、老年科主任周军怀“能用便宜的药,就绝不用贵的”,路边搭救患者不留名的解放军医院护士陈素苗,四处化缘为医院心胸外二科主任白树堂……近日,这三位好医护的事迹经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白树堂医生我认识。他对患者很好,而且特别幽默,经常编写小诗逗患者开心,不愧被称为‘白开心’。”一位读者在电话里表示,自己原本想推荐白树堂,没想到被别人抢先推荐了。 “社会上要是再多些陈素苗护士这样的人该有多好啊!”一位读者被陈素苗的热心所感动。 “我这里是乡镇卫生院,可以推荐好医护人选吗?”“寻找百姓身边好医护”大型公益活动启动后,医院和患者也纷纷来电推荐他们眼中的好医护人选。 “不管是否能进入活动的前十佳,我都希望这样好的医生和护士能够被报道出来,让更多人知道他们的工作有多用心,让患者能够对医护人员多些理解。”医院的管理人员如是说。 省卫生计生委主任韩英伟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发动全社会都来寻找、推荐、评选出身边的好医生、好护士。通过凡人善举、点滴故事凝聚职业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全省卫生计生系统都要带头支持和参与此次活动。同时,要关心医护,营造和谐的执业环境,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医生护士的良好氛围,共同努力建设健康海南。
第二波海南好医护,看这!
投票编号:医院门诊部主任兼二科主任周家彬从喂饭“杂工”到骨干专家
人物简介:周家彬医院门诊部主任兼二科主任推荐人(单位):医院
■本报记者易建阳 “我没有病,我不是好好的吗?” “我想回家。” “我是被冤枉的。” …… 近日,记者随医院医生周家彬走进二科病人区,只见一群精神病患者围上来,七嘴八舌地向他诉说。有的患者还当场跪下来,泪流满面。 “刚才还好好的,怎么又突然哭了?”周家彬擦去患者眼角的泪水,拍拍她的肩膀,让她想些开心的事。 不惑之年的周家彬,戴着眼镜,看起来有些消瘦。从海南省第二卫校毕业后到五指山市的医院,他已经工作了21年。 “周家彬专科毕业,起点比较低,医院时主要负责给病人喂饭、服药等杂活。后来,他不断强化业务学习,一步一个脚印,现在已经是主治医师、医院的业务骨干,身兼门诊部主任和二科主任。”医院院长林展告诉记者。 大多数精神病人都不会意识到自己有病。很多时候,病人不仅不愿配合治疗,甚至还对医护人员拳脚交加。工作多年,周家彬总是耐心做好每项繁琐的工作。从给病人喂饭、喂药、洗澡、更衣到查房,制定病人的医疗护理策略,他总是不厌其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这些病人喜怒无常,医护人员被吐口水、被打、被丢大便的事时有发生。”周家彬说。 年的一天下午,有位男病人不肯起床服药及进食。周家彬低头督促病人起床服药进食,冷不丁病人一拳打在他的左脸上,导致口腔左内侧裂伤,伤口足有4—5厘米长,当场就血流如注。当时,周家彬感觉很苦恼,出去都不敢跟别人说自己是精神科医生,甚至想换一份工作。 治疗一段时间后,该病人治愈出院,其年近七旬的老父亲将一袋米、20个粘着粪便的鸭蛋硬塞到周家彬的手上。望着父子渐渐远去的背影,周家彬哽咽得差点哭出声来。从此,他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工作更加耐心。 和普通病人相比,给精神科病人洗澡更衣,喂药喂饭这些日常工作都要用心、讲方法。 一位女病人入院前好几天不肯进食,入院后仍不肯服药及进食,甚至动手打医护人员。在病房,周家彬带着护士握着病人的手说:“我们理解你、乐于帮助你,不会跟你做对。我们知道你很痛苦,你也不想这样,对吧?” 病人盯着他看了一会,嘴唇动了动。“之前那么艰难你都走过来了。这次,在我们的帮助下你也一定能行。来,先服药。”在周家彬的劝说下,病人慢慢张嘴,把药服了下去。随后,由于对护士有所抗拒,她都不肯吃饭吃药。周家彬就连续一周给病人喂药喂饭,患者的病情逐渐得到改善。 “你会用法术吗?”同事跟他开起了玩笑。 “这其实很简单,只要让病人相信你就行。”周家彬笑着说。 为了给病人提供更多的治疗手段,周家彬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拓展专业视野。年,他自费参加了心理学方面的相关培训,考取了心理治疗师资格证。此后,周家彬长期为病人提供相关的心理支持。一位老人在治疗前,已被病痛折磨多年,经周家彬进行心理、药物治疗后康复。如今,他还长期为这位80多岁的老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周家彬对下级医生从不大声呵斥,对于他们的缺点与不足总是以诚相待、耐心指导。”医院医教科科长卢鸿雁告诉记者,一次,凌晨2点,一位癫痫病人不慎跌倒导致头皮挫裂伤,伤口约有5厘米长,血流不止。年轻的值班医生一时慌了手脚,赶紧打电话向周家彬求助。周家彬二话不说就赶到病房,为病人进行清创缝合,现场为年轻医生示范指导。 “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21年来,周家彬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一颗颗脆弱的心灵,在守护中奉献,在守护中实现人生价值。
投票编号: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欧宗兴爱心,“永不停号”
人物简介:欧宗兴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推荐人(单位):医院
■本报记者侯赛特约记者汪传喜 日常工作中,很多同事不止一次问欧宗兴:“欧主任,到下班时间了,为什么还不停号?” 欧宗兴总是这么回答:“想到老乡大老远坐几个小时车赶来看我的号,实在不忍心。” 欧宗兴中等身材,性情温和,是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人称“从不停号的科主任”。 每逢欧宗兴出门诊,省内各市县的病患就跟约好了似的如潮水般涌来。从上午7点半到下午近2点,只要患医院挂上他的号,都不会白来一趟。正因为如此,欧宗兴的名字在很多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老病号”中传开了。 “欧主任不光看病好,对老人家也很有耐心。每次上来和他聊聊,我的心里就踏实了。”5月24日上午,从昌江黎族自治县赶来的赵大妈满怀感激地对记者说,每次来海口看女儿,她都要挂上欧主任的号。有时不光为了看病,像亲人一般与欧宗兴寒暄几句都令她倍感欣慰。 在医院负责宣传工作的同事老汪的心目中,欧宗兴是一个“太低调”的人,他的事迹都是从别的同事口中零零散散听说的。每次一提起在院报宣传的事,欧宗兴便推脱:“那些都是很普通的事儿,没什么大不了的。” 提起欧宗兴,和他同事27年的老护士长郑淑转就聊个不停。从医院医院现址海甸岛,从业务水平到对待下属,欧宗兴的感人故事让她如数家珍。 10年前,文昌一位家庭医院就诊,病情急速恶化,后诊断为肺脓肿。如果不是欧宗兴偷偷为他贴补医药费,早就没命了。后来,医院复查时,手里攥着省吃俭用攒下的20元钱,饱含热泪跪求欧宗兴一定要收下,感动了在场所有人。“谁说医患关系不和谐?在这里,患者时时刻刻体会到的是医患关系的温暖。”郑淑转说道。 上世纪90年代,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不久,从内地来的打工者很多。医院的发烧感冒病患,都先被送到呼吸内科。 “那时,欧主任不知救助过多少身无分文的打工仔。患者没钱吃饭,欧主任帮他们买;没衣服穿,欧主任从家里拿自己的衣服给他们。就连他们回乡的火车票,很多都是欧主任从自己当时只有几百块的工资里出的。”郑淑转告诉记者。 门诊中,欧宗兴严令禁止科室有过度医疗的情况。他开出的处方经常从几毛钱到几元钱不等,平均的处方药费也只有几十元。点滴注射的情况在他的处方中非常少见。欧宗兴的正直善良,让郑淑转决定一辈子都留在呼吸内科。 工作27年来,欧宗兴连自己一年有多少公休假都不知道。这么多年来,他没有休过一天公休假。 “一摊子事儿,谁都替代不了!”每次家人让欧宗兴请公休假,一起去旅行,欧宗兴总是这样回答。对于一个科主任来说,肩上的担子太重。每一个危重病号送来,欧宗兴都是冲在一线的“战士”。 虽然科室工作压力大、任务重,欧宗兴却十分支持年轻医生带薪进修。每年,医院安排的进修机会,他都会轮流安排,让科室的年轻医生出去带薪进修一年或者半年。 “我走不开,但是前沿的医疗技术必须跟进。年轻医生学得快,后劲足,应该给他们更多的机会。”欧宗兴希望,在他退休之前,为医院培养起一支更加强有力的科室人才队伍。欧宗兴正直善良的品质,于无声处,悄悄滋润着每一个科室医护人员的心田,鼓舞着他们为了患者,奉献一生……
投票编号:医院胃肠肿瘤外科护士长庄丽媚医者,从不言弃
人物简介:庄丽媚医院胃肠肿瘤外科护士长推荐人:(单位)医院
■本报记者马珂通讯员李思静 5月4日下午,医院胃肠肿瘤外科的医务人员像往常一样忙碌着。“叮铃铃,叮铃铃…”护士站的电话铃声响起,护士长庄丽媚接起电话后,话筒里传来一个非常焦急的声音:“庄护长,有一位病情危重患者急需紧急抢救,但外周静脉穿刺多次失败,请您马上过来帮忙!” 庄护士长边接电话边在便条签上安排科内任务给旁边的护士,同时叫助手准备PICC置管器械,挂上电话后匆忙赶往神经内科,此时患者家属已在门口焦急地等待着。 庄丽媚了解到患者的情况:深度昏迷,全身浮肿,病情危重。医院同事表示,“四肢能找的外周表浅静脉都扎过了,我们真的没有办法了。如果无法保持一条有效的静脉通道,就不能给病人顺利用药,更别说挽救患者生命了。” 庄丽媚拿起PICC置管专用超声系统仔细评估患者的静脉情况。与患者家属沟通置管的必要性及风险并获得同意后,她顺利地经患者右肘行PICC置管术。看到血小板制品、抢救药物缓缓地通过PICC管顺利地流入患者体内,患者家属激动不已,紧紧地握着庄丽媚的手哽咽地说“谢谢!谢谢!” 这只是庄丽媚日常工作中的一幕。每次遇到工作中的大事小事,很多同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给庄丽媚打电话,她成了大家的主心骨。 近期,庄丽媚还成功为一位年仅五岁的白血病患儿置入PICC管,一次性解决了患儿输液和化疗的静脉通路难题。由于患儿本身血管条件差,又极度不配合,极大增加了置管难度,反复送管都无法到达预期位置,平时约半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的穿刺技术,这次整整用了5个小时。当庄丽媚最终顺利完成穿刺置管时,在场的医护人员和患儿家属都松了一口气。 回忆此事时,庄丽媚仍心情忐忑。“实在太难了,好几次都想放弃了。但是,直到最后成功那一刻,所有的苦和累都不翼而飞,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欣喜和兴奋。” 一次,一位老爷爷患直肠癌住院,生日这天无法回家,感觉十分孤单。庄丽媚得知消息后,带领同事为老人家在病房庆祝八十大寿。暖暖的烛光驱散了老爷爷心中的失落,给他带来惊喜和满足。 年,超强台风“威马逊”来临时,庄丽媚和同事们井然有序地给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整个病区无一患者因为台风受伤,病人治疗及护理未受到任何影响。受台风影响,医院食堂和外面餐馆、商店都已停止营业,绝大多数患者及家属的吃饭问题受到影响。庄丽媚赶紧安排科室护士把蒸热的馒头及煮好的粥送到患者及家属手中。 “病人吃饱了,我们才放心吃,我们的目标是确保科室每一位住院患者及家属不挨饿。”庄丽媚表示。 超强台风“威马逊”过后,庄丽媚及医师李红海了解到文昌市罗豆农场多个自然村及生产队被海水倒灌,房屋损毁、断水断电、缺少饮用水及食品,许多村庄缺医少药。医院申请组建胃肠肿瘤外科医疗救援小组前往罗豆农场,辗转到南溪村、三良村、南僚村、放梅村等村庄开展救援。虽然苦累,庄丽媚感到能为灾区同胞们尽一点绵薄之力很值得。
赶快来推荐你心中的好医护吧!
海南日报报业集团与省卫生计生委联合推出
推荐方式(4种方式)
1、由省内医疗机构、各市县卫生局推荐;
2、 3、发送推荐人选到海南日报健康周刊邮箱:hnrbjkzk
qq. 4、社会人士推荐,可以拨打海南日报的热线电话推荐(推荐需提供被推荐人的真实姓名、所在单位,并配以简短的事迹介绍)。投票:投票平台以南海网网络投票,海南日报手机客户端以及海南日报健康周刊 最终评选:投票结果将结合专家评审,最终选出年度海南省十佳“寻找百姓身边好医护”名单,获奖者将推荐作为卫生系统全省道德模范候选人。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