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体检报告一看就懂值得一生反复读
第三章身体究竟怎么了,小毛病与大隐患
感冒、头晕、心跳加速、高血糖……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身体不适,很多人可能对此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但小毛病或许伴随大隐患!感冒会引发心肌炎,头晕也许是脑血管疾病的前兆,心跳长期紊乱可能突发脑卒中,高血糖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并发症……小洞不补,大洞吃苦!预防疾病,上佳的做法是未雨绸缪。掌握一些简单的医学常识,告别对身体状况的盲目自信,树立健康的生活观从现在就开始!
一个小感冒潜藏大危险
胡先生是一名中年教师,由于年轻时身体就弱,加上平时工作劳累,睡眠也不好,很容易患上感冒,特别是在季节交替的时节更是躲都躲不过。为了改善这种状况,胡先生在同事的推荐下,服用了一些提高抵抗力的保健品,钱虽然花去不少,但效果一直不理想。像胡先生这样,反复感冒是免疫力低下的突出表现,更让人担忧的是,胡先生睡眠也不好,这可能是由于免疫力低下引发某种慢性疾病的前兆。
感冒是人们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很多人对此并不重视,那是因为不知道其潜藏的危险有多大。在得了感冒不及时治疗而最终酿成大祸的群体中,年轻人占有很高的比例。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认为凭着年轻力壮,扛一下就过去了,也不注意休息减压,最终导致病情加重。年,某广播电台的一位年近25岁的女主持人,在感冒后运动诱发了心肌梗死,最后抢救无效死亡。感冒缘何能导致死亡?这是因为病毒性感冒容易引发病毒性心肌炎,患了病毒性心肌炎后,如果不及时休息,依旧过度劳累,会导致急性心力衰竭而猝死。病毒性心肌炎就是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心肌的急性或慢性炎症,一般是在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咽痛、浑身疼、腹泻等症状出现后的1~3周内而发生的。
人体患上病毒性心肌炎后,起初大多没有特别的症状,多是发热、嗓子疼、浑身酸痛等,这与感冒症状很相似,不会引起特殊注意。如果得不到合理的治疗,心肌炎病情加重就会出现腹痛、上吐下泻、浑身难受的症状,更严重的还会出现胸口烦闷、气短、心悸等症状,这时仍按照肠胃型感冒服药治疗,不但无效还会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发展成慢性心肌病,严重影响生命。在知道了感冒的严重性后,正确对待感冒的方式是:感冒后要多饮水,不要劳累,一定要多休息。可根据感冒的类型吃一些缓解症状的中成药,多吃高蛋白、维生素丰富的食物,提高身体免疫力。在服药2~3天后,如果感冒症状没有任何缓解的话,说明药不对症,医院就医,通过心电图检查就能判断心律是否失常或有没有心肌损伤。
血糖指标也要命
54岁的贾女士平时身体不错,偶尔有点不适,喝点药也就好了,所以一直没有做过正规的体检。9月的一个星期天,贾女士和家人一同出游,不小心着了凉,浑身乏力,一点劲都没有。贾女士本打算休息几天就好,但拗不过家人的坚持,医院做了检查。在检查后,医生发现贾女士患上糖尿病已经好久了。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指标要依靠药物和饮食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但在气候冷暖交替的时节血糖值也容易出现波动,因此在忽冷忽热的时节里,糖尿病患者做好保健工作尤为重要。
春秋时节,糖尿病患者应该检查一下糖化血红蛋白,它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这一指标能看到在过去2~3个月的时间内患者整体的血糖控制情况。如果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小于7%,说明血糖控制得不错;如果未达标,就应该考虑调整治疗方案。对于合并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更要经常测量血压,使血压控制在/80mmHg以下,如果高于这个标准,则要考虑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降压药的剂量。
除了糖尿病患者重视血糖指标外,血糖检查也应是正常人群常规体检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当空腹血糖在5.6~6.1mmol/L时,属于糖耐量异常;当空腹血糖>6.1mmol/L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有数据显示,早在年,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就高达1.14亿,全世界每3~4个糖尿病患者就有一位来自中国。目前,糖尿病的平均发病年龄已上升到45岁,而30岁即有高血糖问题的人近30%。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应该每年做一次血糖检测,及时发现糖尿病。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随着时间的推移,糖尿病可能损害心脏、血管、眼睛、肾脏和神经。糖尿病增加了患心脏病和卒中的危险。5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病与血流量减少结合在一起,增加了患足部溃疡、感染以及最终需要截肢的可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失明的一个主要病因,它是视网膜小血管长期累积受损的结果。全球1%的盲症可归咎于糖尿病。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家族遗传的先天危险基因;另外一种是长久的不良生活习惯。人的先天基因没法改变,但可以努力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管住嘴、迈开腿,减小压力,保证睡眠,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措施。糖尿病患者要多食用高纤维或全麦食品,少吃精加工和快餐类的食品并要减少脂肪的摄入,以降低饮食的总糖量并平缓血糖波动,同时增加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的摄入量。
中国流行一种烟酒不分家的说法,对于健康者来说,适量饮酒可改善葡萄糖的耐受性,但对于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而言,喝酒会使葡萄糖耐受性降低,还会增加眼部病变和神经受损的风险。而对于那些有长期吸烟史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不及时戒掉香烟,其发生肾脏损伤、心脏病和其他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体重超标的人一定要重视糖尿病的预防,因为超重可使健康人出现糖尿病前期综合征,尤其是腹部肥胖可使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对于肥胖的人来说,减肥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多运动能够燃烧掉多余的脂肪,还能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
可怕的心跳紊乱
这几年互联网行业风生水起,吸引了大批人涌入。35岁的王先生就是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老板,最近几年公司业绩扶摇直上。但正应了那句“福兮祸之所伏”的老话,在事业风生水起之时,王先生的身体却开了小差,时不时地会感到心跳紊乱、心慌气短,最终被诊断为心房颤动。经过治疗后,心慌气短的症状明显消失。因为年轻,又担心药物有副作用,王先生就没有坚持医嘱服药,也没有经过系统治疗。原本以为没事了,但最近几个月,王先生感觉房颤发生的频率增加了,这不但影响工作,也让家人忧心忡忡。
房颤的主要症状是心跳强烈、气短、胸闷、憋气等,如果不能给予及时治疗不仅影响生活和工作,还会增加卒中与血栓的概率。房颤的病因是心肌丧失了正常的节律,而代之以快速而不协调的微弱蠕动,导致心房失去了正常的有效收缩。如果按时间划分,房颤分为阵发性房颤和慢性房颤,慢性房颤又分为持续性房颤、长程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房颤可以是阵发性的,也就是可以自行终止,如果发作后不能自行终止,但可经治疗后终止,就是持续性房颤,如果经治疗后也不能终止,或终止后维持不住正常节律,很快复发,就是永久性房颤。在一条波浪汹涌的河道上,如果突然出现了一块浅滩,那么洪水挟带的垃圾树叶等漂浮物就会停留在浅滩边上,最后会越积越多。与此类似,患上房颤后,心房难以正常收缩,心房中的血液就会在心房内淤积,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这些血栓一旦脱落,可能伴随到处流动的血液进入脑部血管,堵塞在血管狭窄处,切断了相应部位的脑部供血。因此,房颤引发的最大后遗症可能就是脑卒中。正常情况下,心房每分钟跳动为50~次;房颤时,心房每分钟跳动为~次,且绝对紊乱。因此,房颤可通过心电图来确诊。对于患有房颤疾病的人来说,平时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服用一些非处方用药。另外还要慎用一些治疗咳嗽或感冒的药物,因为这些药物中有可能含有刺激物进而促进心律失常。
一个头晕隐藏的生命危机
对一些办公室的久坐族来说,由于缺少运动,再加上喜欢咖啡以及碳酸饮料,患上颈椎病很常见。38岁的田女士在县城的一家广播站做编辑工作,之前身体还算不错,只是时常感到头晕。医院检查,医生诊断是颈椎骨质增生。
由于田女士以前体检时,被查出颈椎曲度变直,所以也就认为自己的头晕与颈椎有关。在按照颈椎疾病治疗了3个月后,田女士的病情不见明显好转,反倒是头晕、头痛加重,并出现恶心、呕吐现象。
医院见此情况,随即将她转医院。在接受了CT检查后,医生发现田女士的颅内竟然有一个肿瘤。所幸医生治疗迅速,将她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头晕是一种常见的脑部功能性障碍,表现为头昏脑涨、头重脚轻、走路轻飘,有时候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再严重点的还会觉得胸闷、冒冷汗。
脑血管疾病是引起头晕的主要因素,其发病率当下越来越高,尤其是中老年人,如果出现头晕,有可能是因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一过性的脑供血不足。比较严重的情况还有脑梗死和脑部肿瘤。这类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危及人的生命。
所以,如果一个人经常头晕,必须引起重视,不要在家靠喝点止痛药或者睡一觉了事,要通过正规的医疗诊断明确病因,及早排除危险。
(温馨提示:全文小说可点击文末卡片阅读)
得了颈椎病也会引起头晕,这种头晕大多是在活动颈部或者颈椎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的情况下出现,情况严重的还会出现头疼。
得了颈椎病,身体的一侧,如手臂、肩膀会出现麻木的感觉,有的还会出现短暂的视物不清等不适。对于患有颈椎疾病的人来说,在冬天或夏季的空调下,最好采取保暖措施保护好颈椎,这对预防颈椎病引起的头晕也有益处。
高血压、低血压患者也会出现头晕。血压波动所引起的头晕其实还会伴有头胀、心慌、心烦等症状。如果老年人头晕又头胀,最好赶紧坐下来量量血压,及时控制。
还有一类的头晕是贫血引起的,多见于女性和老年人。有人可能会很诧异,现在大家都不缺吃了,怎么可能还会出现贫血呢?其实,现实生活中贫血的人群还是挺多的。
有的老年人为了控制血脂一口肉都不吃,有的爱美女性为了减肥一天只吃一顿正餐,这些行为都会引起贫血,严重者心跳加速、脸色发白、全身无力、头晕眼花。所以,正确的饮食不在于吃什么或不吃什么,而在于提供均衡的营养。
这里还要说的一点是贫血和低血压的区别,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病症,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说就是,贫血就好像是一个鱼池里面的鱼少了,而低血压就好像是鱼池里面的水少了。
贫血的患者不一定血压就低,就好比是鱼池里的鱼少了但水不一定就少。当然,高血压患者就不一定不患有贫血症,这就好比是鱼池里面的水多不一定鱼就多。
除了上述这些疾病外,当一个人运动强度过大、休息不好,用眼过度,喝了感冒药物等情况后,都可能诱发头晕。对于此类情形,一般是休息几天或停止运动或用药后,头晕的症状就会逐渐缓解消失。
总的来说,如果一个人频繁出现头晕,千万不可大意,一定要及时就医确诊。有的人头晕后自己到药店买一些治头晕的药,治头晕药一般都是扩张血管的,但头晕可能是脑血栓的一种症状,也可能是脑出血的症状,如果擅自用了活血药,无疑会让病情加重。
不可忽视的肚子疼
陈先生喜欢肉类,每顿饭几乎是“无肉不欢”。一天晚上因为老婆出差家里没人给做饭,就从超市买了只烧鸡,回家后一口酒一口肉,不觉间一只烧鸡吃的只剩下一堆骨头。
当时感觉很舒服,没想到半夜时麻烦来了,陈先生的肚子开始剧痛,强忍着挨到天亮,医院急诊,被查出是胆囊炎发作。
因为吃得太饱,出问题的并不稀奇。一个周末的晚上,在外面饱餐之后,26岁的梁先生回到家后感觉肚子有点胀,于是就到楼下健身房的跑步机上锻炼。梁先生的目的是吃完饭消消食,但锻炼了一会儿,梁先生就感觉腹部剧烈地绞痛,疼痛难忍,医院,经过医生诊断确诊为肠扭转。
肚子疼这种症状一般小孩较为常见,成年人有时候也会出现。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小孩,一旦肚子疼,人们最先怀疑的是消化系统是否出了问题。就像陈先生的胆囊炎和梁先生的肠扭转,这两种疾病都与消化系统相关联。
人在吃得过饱或者大量饮酒后仍做剧烈运动,还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这种疾病非常危险,有时候非手术不能治疗。
除此以外,常见的“肚子疼”也是不少疾病的征兆。
急性阑尾炎:得了这种病症,早期阶段是一种内脏神经反射性疼痛,在中上腹和肚脐周围扩散,常不能确切定位。当炎症波及浆膜层和壁腹膜时,疼痛固定于右下腹,原中上腹或脐周痛逐渐减轻或消失。
急性胃肠炎:腹痛大多数发生在腹部以上与脐周部,一般是持续性疼痛,有时还会一阵阵加剧,常伴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等。其发生多由于饮食不当,暴饮暴食;或食入生冷腐馊、秽浊不洁的食品。
胃、十二指肠溃疡:上腹部疼痛,可为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也可表现为仅在饥饿时隐痛不适。胃溃疡表现为餐后痛。
肠梗阻:肠梗阻的疼痛多在脐周,呈阵发性绞痛,伴呕吐与停止排便排气。
腹腔脏器破裂:常见的有因外力导致的脾破裂、宫外孕的自发破裂等。这种疾病发病突然,持续性剧痛涉及全腹,常伴休克。
输尿管结石:突发一侧腰背部剧烈疼痛,就好像被刀割一样,同时会出现下腹部及大腿内侧疼痛。它的另一主要症状就是血尿,大多数患者疼痛时坐卧不宁,往往伴发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以后者居多。
急性心肌梗死:这种病常见于中老年人,梗死的部位如在膈面,尤其面积较大者多有上腹部疼痛。多在劳累、紧张或饱餐后突然发作,呈持续性绞痛,并向左肩或双臂内侧部位放射。常伴恶心,可有休克。
如果是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肚子疼,一定要注意饮食,不吃或少吃过于油腻的食物,避免咀嚼口香糖或者硬的橡皮糖,少喝碳酸饮料和啤酒。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如果是急性肚子疼,就诊前暂时不要饮水或进食,如果是胃肠穿孔引起的肚子疼,饮水会导致病情加重。如果需要紧急手术,进食会给麻醉增加难度。
不要吃止痛药,因为医生诊断急腹症的病因主要是根据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其进展情况,止痛类药物容易掩盖疾病本身的症状,延误针对病因的治疗。另外,遇到疼痛后简单地寻求止痛药的帮助,还可能会错过对疾病最佳的诊治时间。
(点击上方卡片可阅读全文哦↑↑↑)
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感觉小编推荐的书符合你的口味,欢迎给我们评论留言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