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手臂烂得差点截肢居然跟做菜有关这事
全文共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
夏天到了,
海鲜+啤酒,
是许多吃货的 !
而有人在处理海鲜时,
会不小心被螃蟹夹破了手,
或被鱼虾刺破了皮……
▲图片来源:东方IC
这些事情难免会发生,
大家通常都觉得,
一点小伤不算什么。
但是,
有时候粗心也要付出,
沉痛的代价!
手指被虾刺到9天后险些丧命
上个月月底,厦门64岁的吴大伯在家里清洗明虾时,右手大拇指不小心被虾尾刺到。吴大伯说,当时没有流血,甚至没有强烈的疼痛感,所以就没当回事,随后就继续做饭了。
可没想到几天后,被刺的大拇指却开始红肿化脓,吴大伯这才担心有问题。他来到一家私人诊所就诊,医生告诉他没有大碍,当场做了包扎,还开了新癀片,一餐吃三个。
回到家后,吴大伯就开始发烧,整个人昏昏沉沉,连续几天都处于昏睡状态,不仅如此,还出现畏寒、食欲不振等症状。
到了第九天,起身喝水时,吴先生因全身无力突然摔倒在地,牙齿碰到床铺,断了三颗。家人发现时,他的手臂已经整个紫掉了!赶紧拨打医院。
医生检查后发现,吴大伯从右手大拇指到手腕处已经化脓、发紫,右小臂前段也出现了水泡,非常危险。于是,医院迅速进行急诊检验,并请骨科值班医生会诊。
毒素蔓延距离心脏13厘米
医院检验结果显示,吴大伯此时已经受到严重的细菌感染,肝肾功能衰竭、低钠脱水,白细胞、C反应蛋白升高,白细胞达到了惊人的35.0x10^9/L单位,是正常白细胞的 值的十倍!(正常白细胞值3.50~9.50x10^9/L)再延误治疗,吴大伯可能就得截肢了。
医生为吴大伯做了紧急处理并做了保守治疗,病例标本送检后最终化验结果显示为化脓性链球菌感染。手术后第二天复查,吴大伯体内的相关指标均有所下降。
5天后,吴大伯的病情又出现了反复。脓液蔓延到了他的右手肘部,从外表上,已经看不出皮肤原本的样子,被深深浅浅的紫色“包裹”。
医生只得再次为患者做急诊手术,将患者右前臂化脓处切开两道很大的口子,每条口子超过10厘米,用于冲洗引流。
▲切开总长度超过20厘米的口子进行冲洗引流
主治医生告诉记者:“手术时看到患者连内部的筋都已经烂了,毒素甚至侵入关节,还差13厘米就会到达胸部。”
所幸经过及时的治疗,吴大伯各项检查指标恢复正常,已基本康复。
一点小小的伤口
就导致这么严重的 !
看完后瑟瑟发抖,
这真的只是个例吗?
这些年被海鲜扎(刺)伤后,
危及性命的人不在少数。
▲点击可看大图
全国范围内被伤的案例也不少
嘴馋的你千万要注意!
年5月底,泉州
一名五旬妇女因双下肢肿胀伴有发热症状,被医院进行治疗。该患者在入院短短的十余个小时里,病情不断恶化, 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不治身亡。据了解,女子家中经营海产生意。通过血检发现,确认感染了致死率极高的海洋创伤弧菌。
年10月,厦门
章先生长期在集美某市场贩卖海鲜,国庆期间生意特别红火,每天都要帮顾客处理不少海鲜。当天觉得闷热就把手套摘了干活,结果被鱼鳍扎了一下。因为伤口不大,所以他只是贴了创可贴戴上手套继续干活,但没想到隔天手上的伤口突然出现红肿,并且痒痛难忍。在父母的坚持下,医院就诊,医生判断小章的伤口被细菌感染,为了避免感染面积扩大,立即进行了清创、抗菌处理。
看过上面这么多例子,
小编提醒各位吃货朋友,
海鲜食用前必须正确处理,
做好防护措施!
1、预防是关键:在处理海鲜时,记得戴上手套,以防创伤弧菌感染。
2、创伤弧菌遇60℃以上的高温即可被杀灭,因此建议人们平时不要生吃海产品,加强卫生意识,不吃不洁食物,不喝生水,尤其是肝病患者。
3、有皮肤黏膜破损或外伤者尽量避免接触海水,在捕捉或宰杀海鲜的过程中,记得做好防护措施,防止扎伤。海鲜有风险、入口需谨慎。
被刺伤后该这样处理
1、要及时用酒精或碘伏清洗消毒,在伤口未愈合前不能碰水,不要以为伤口小或者没出血而觉得没事;
2、如果出现局部的红肿,就要及时就诊,抗感染治疗。
处理海鲜的时候,
一定要小心,
戴手套防扎割伤!
记住了请点亮小花!
重点推荐
来源:扬子晚报(ID:yzwb)综合海峡导报(ID:hxdbwx)、特区新闻广场(ID:TQXWGC_)、厦门晚报、海峡导报、厦门广电、羊城晚报等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新闻夜航》-
商务合作:
责编:史国立、何博洋
审核:段君凯
监制:杨河山、陈小钢
总监制:邢喆
在看的你正在变好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