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26岁准博士手术后离世,曾写小说赚
年8月21日凌晨,杨成痛苦地守在手术室门外,在里面抢救的,是他26岁的儿子杨超宇,再过12天儿子就要去读博士了。
到了凌晨4点,杨成收到了病危通知书,不敢相信,儿子只是做了一个0风险手术,怎么会搭上命呢?
到了早上10点,医院宣布杨超宇已经死亡。
杨成接受不了这个结果。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无异于白发人送黑发人。
他虽然悲痛,但很清醒,当医院催着他把孩子拉走时,他坚持向当地的卫生部门申请调查。
杨超宇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小手术,为何会引发如此严重的并发症呢?这里面发生了什么?
1年前,在西安读研究生的杨超宇因为鼻子不舒服,医院检查过,确诊为鼻中隔偏曲,需要做个矫正手术。
可是杨超宇出生于寒门,他不想在大城市里花费家里的血汗钱,就把这件事暂时拖了下来。
那段时间,杨超宇一边写小说,一边复习读博的考试,直到考博成功上岸。父亲杨成看到儿子的成绩,难过地说:“这一切,难为人道,太不容易了。”
在杨超宇入学前半个月,他这才回到山西平遥南政乡老家。
自从杨超宇要做矫正手术,父亲杨成就在家里把医保等问题都办好了。考虑到有医保可以报销点医药费,杨超宇选择在老家,一次性解决这个问题。
8月17日,杨成一大早医院做了检查,杨超宇被诊断为患有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影响到了呼吸,需要做个小手术。
同时,杨超宇也去做了手术风险评估,NNIS分级为0,也就是零风险。
由于做手术要排号,还轮不到杨超宇,当天杨超宇没有住院就回家了,直到8月20医院。
术前术后杨超宇都很轻松,一直跟舍友、女朋友在聊天,而手术进行了28分钟就结束,杨成看到儿子的术后状态不错,也就没有多大担心。
杨超宇还把自己术后的照片,发给了舍友赵阳,赵阳看到杨超宇的胸口上,贴着治疗仪器的线路,鼻子上塞着棉团。
杨超宇不介意自己的外表,给赵阳回复了一句:帅。
术后,杨超宇一直输液到凌晨12点,结束后,他感觉浑身没劲、憋得慌,腿也抬不起来。
在旁陪护的父亲杨成立马找了护士,护士喊了医生过来。
大夫认为是术后没有进食、身体虚弱。
杨成掰了一块面包送进儿子的嘴里,杨超宇吃进去后又吐了出来。
大夫说:“没办法,输液吧。”
可是,杨超宇的状态并没有好转,到了凌晨两点的时候,杨超宇的脸色苍白,腿上一点劲都没有。
杨成看了一眼仪器,发现儿子的高压低压都很低。
不一会儿,主刀大夫、值班大夫、心内科大夫都过来了,心内科大夫说要抽血化验。
而化验的最终结果:钾含量低至1.4mmol/L。
人体内的钾主要来源于食物,一旦进食,食物中的钾90%会在短时间被肠道吸收,吸收入血液的钾在4个小时内,会有90%从肾排出体外。
在手术前,杨超宇体内的钾含量为3.84mmol/L,在参考范围3.50到5.50内,虽然有些偏低,但在正常的范围内。
术后8小时出现这个情况,杨超宇已经不容乐观了,虽然心内科大夫对杨超宇进行了补钾,可是杨超宇大小便失禁,立马进入了抢救。
到了凌晨4点,杨成在手术室外收到了病危通知书,他不敢相信这个结果,没有签字,一下子头晕了。
他扶着墙走到楼道,给妻子和女儿打了电话,她们医院。
到了早上9点,抢救结束,但是病重和护理记录单上记载,杨超宇在凌晨4点的呼吸、血压已经为0。
最终,杨超宇因为低血钾症离开了人世。
对于杨超宇的离世,专家们众说纷坛,对于杨超宇的低血钾感到困惑。
有的认为,手术中出血很少,仅有20ml左右,也不需要利尿处理,所以钾流失不会很多。
也有的认为,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本身不会引起低血钾症。
不管原因是什么,结果只有一个,那便是杨超宇离开了人世,这对于杨家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杨超宇的奶奶的听到这个消息,一下子没缓过神,重病不起。
杨超宇是奶奶带大的,在他小时候,父母就去了太原打工,他从小就是个留守儿童,也比较淘气。
而他在上大学之前,成绩一直平平,在中游水平,高考结束后,他上了一个二本师范学校。
但是杨超宇的改变,正是从大学开始,他找到了一生的追求,那便是学术,他来上大学,是为了求学。
每当杨成打电话给杨超宇时,他就说在图书馆看书。寒暑假期间,他回到了家,也是蒙在房间里看书,他是快乐的,每天都在书海里遨游。
大学四年,他在图书馆借了本书,自己购买的书籍和做的笔记,堆满了宿舍的书柜。
一直渴望研究学术的杨超宇,在本科毕业后,他没有选择工作,而是考研,一战成名,以分的高分,考上了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的研究生。
即使读了研究生,杨超宇还是保持着过去四年的学习习惯,每当舍友赵阳喊他出去玩时,他总是摇摇手拒绝。
在赵阳的眼里,杨超宇除了吃饭、睡觉,一直都在看书。
不过杨超宇并不能一根筋在学习,他也会参加活动,只参加读书会,就算是其他学校举行,他也会报名。
也是在读书会上,杨超宇认识了女友韩一玮,图书馆和自习室是他们常去的地方。在杨超宇的带动之下,韩一玮也喜欢了上学术,并且参加研究生考试,获得了专业第一名。
在其他同学的眼里,杨超宇的宿舍成为了相互辩论和分享读书心得的地方,因为他总能深入浅出地看问题,还能把问题看得很深刻。
而这一切,都是杨超宇日复一日地用心读书。
为了研究哲学家熊十力,他更是铆足了劲,把《熊十力全集》抄了一遍,整整10本,也做了十几本笔记。
后来杨超宇在硕士论文的致谢中,这般写道:
“现在还记得读第一卷时候的状态,烦且不安,因为根本读不懂一句话。就这样试了好多次,最后一咬牙,决定以抄书的方式进行学习:从刚开始读一页要半天,到后来一个月可以过两卷,都是拿命换回来的收获。”
杨超宇是用命在做学术,他的梦想是留在研究所工作,一直从事学术研究,连导师吴益生都这般评价他:有仁以为己任的使命感、责任感,敢作为,有担当,可为儒门干城。
等杨超宇到了研究生毕业季时,他犯难了。
他想要追求学术,读博是最好的选择,可是家中的光景也难,父母供他上学不容易,他想早点工作,让爸妈过上好日子,还有带着家人出去外边旅游,出去见见世面。
在左右为难之际,舍友赵阳给了他提了建议,一边复习,一边写小说赚稿费。
赵阳从心底里佩服杨超宇,认为杨超宇应该继续读博。
杨超宇听从了赵阳的建议,开始在网上写小说,一年写了万字,涉及都市、历史、悬疑等,一年下来,赚了13万。
但这也是杨超宇用命换回来的。有一天他的茶杯摔了,碎片把他的手割得流血。
他到急症室包扎后,立马回来更新了一万字,那一个晚上,键盘上都是杨超宇的血。
他一直都在热烈地爱着生活,不管生活多困顿,他都拼了命往前冲,不管自己的追求是什么,他的心中始终挂念着家人、脸上爬满了皱纹的双亲。
年,杨超宇和女友,都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他考上了博士,她考上了研究生。
并且,杨超宇计划读博期间不再跟家里要一分钱,还计划在年跟女友韩一玮结婚。
当杨超宇考上了博士后,全家都知道了这个消息,他是整个家族中学历最高的人,村里的人们都很羡慕他,纷纷告诉杨成,说:“等过几年,你们就可以好好享儿子的福了。”
7月12日,导师张茂泽推荐他去参加“百年儒学走向国际学术研讨会”,会上,26岁的杨超宇是最年轻的学者,他做了《论牟宗三对熊十力“体用论”的修正与背离》的报告。
报告结束后,杨超宇找舍友赵阳搬家,因为杨超宇的书太多了,又厚又重,得垒在平板车上推着走。
不曾想,一场小手术结束后,那次搬家是赵阳与杨超宇的最后一面,杨成没有等到儿子带他出去见世面,韩一玮没有等到婚礼。
27日下午,尸检报告出来,杨成在下午就把杨超宇埋葬了。
十几个同学到了山西,参加了杨超宇的追悼会,有同学念着导师张茂泽写的悼词:
颜回去世后,孔子曾对天高喊,“天丧予”,我现在就有这样的感受。
字字锥心,句句落泪,天妒英才。
对于杨超宇的离去,每个人都感到伤心。
韩一玮把杨超宇的书全部搬回了自己的宿舍,她说:“留住你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自己变成你。”
杨超宇的一生很短暂,可他没有辜负他的生命,用自己努力的一生,影响了很多人。
他努力着往自己的目标前进,努力着改善家里的环境,努力着改变自己的生活轨迹,努力着活出了生命的厚度。
虽然杨超宇没有更长的尺度,去体现出努力的意义,但是从他短暂的26年的人生中,也能让更多人明白,努力的意义永远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