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新派武侠小说

作为一名曾经的超级武侠小说迷,本人多年来一直喜欢与朋友们闲聊武侠小说。因为作为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它们是我们那个时代的一个烙印,是很多人的童年,少年时期的精神食粮。虽然现在看来,它当时似乎影响了很多人的学业与前途,成了很多人学业不佳而后悔的借口,甚至被那个时期“正能量”的人拆为与电子币游戏并列的两大恶习与精神鸦片之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故事情节至今仍然被粉丝们津津乐道,仍以独特的魅力仍然活跃在屏幕上,活跃在文化圈中,是受娱乐圈追捧热门IP,是现代作家们的热点研究之一,其作品依然受到追捧,其作者依然拥有巨大的社会声望。闲瑕之日,就港台新派武侠小说的产生与发展,文学价值、社会意义与发展前景与感兴趣的人聊闲。事先声明,本人对各位武侠宗师没有任何的不敬与底毁之处,所说所写均为娱乐聊闲,谢绝与乱扣帽子。

武侠提材在无论在东、西方文化中都是一个古老的文学提材,无论是西方中世纪的骑士小说以及三个火枪手之类的,还是东方文化中的诸如七侠五义、十二金钱镖之类的小说,也都是经典的传世佳作,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但具体来说,这类古代武侠小说从来都不是主流文学,也远没有现代中国港台新派武侠作品的那种那种社会轰动性效应与大众追捧效应,作者知名度与影响力更是远为不及。抛开两者水平疏高疏低不谈,其实都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文学作品,都夹杂着一定娱乐大众的成分。一开始那几位新派武侠大神最开始是写剧本、写文章的编辑,后来改写武侠的目的就是为了混口饭吃,发展生意。写着写者,发现写这个不仅可以养家糊口,还可名利双收。于是乎,几个天才剧作家、脑洞天才将自身文学天赋、文笔素养、个人脑洞发挥到了极致,创造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光辉业绩,甚至被主流文学界所接受与赞扬。最开始,几位大神写武侠并也没有什么为文学填彩、对社会、对人性反思之类的觉悟,就是混生活、作生意的需要而娱乐大众,外加上宏扬一下个人的历史观与价值观。至于后期作品中夹杂了些文学和社会警示元素,那也是解决了自身吃饭问题后为提高自身作品价值而外加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后期作品加杂的文学元素、社会警示元素确实大大提高了作品的档次,将武侠小说从纯娱乐性读物,演变成具有一定文学价值、社会警示意义的作品,最明显的就是笑傲江湖、连城诀、鹿鼎记、白发魔女传这几部作品(个人观点)。尽管如此,新派武侠最开始也只是在港、台、新等地小范围流行,在改开以后进入大陆后之,才开始逐渐火爆,一发不可收拾,被大众广为接受并传诵。

那新派武侠为何在中国大陆会阶段性大流行呢??答案是改开之后,人们的精神生活、业余生活普遍较为匮乏,传统文化、文学在文革时期的破四旧中受到了一定冲击,被一部分人抛弃,人们的精神生活普遍馈乏。新派武侠在一段时期内填补了人们精神上的空虚,更重要的是,新派武侠主人公的思维方式、言行方式、心理活动很契合现代人。

作者将传统中国的神密文化、武术文化进行了夸张式的描述,用特定的历史时期作为背景,用深厚的文字功底和高超的情节驾驭能力为基础,以男女主人公现代人的思维、言行方式推展开来...,这几种元素整和在一起,产生极大“杀伤力”。与水浒传等古代名著不同,新派武侠小说背景虽为古代,但男女公人主的思维、言行、心理活动是按现代人设定的。水浒传等名著虽贵为名著,但其言行、心理是按照作者所处时代设定的,人物的言行、思维方式(如扈三娘、李逵。。。),让现代人所不能理解,接受,无法产生共鸣与代入感,所以并不感冒。而新派武侠主人公的言行、思维方式却与现代人高度契合,产生了共鸣。很多人都从主人公身上看出了自已的影子,尤其是张无忌、韦小宝、令狐冲等人简直就是现代某些人的卵生兄弟,有很强的代入感。加上作者的历史功底,情节设定、驾御能力,文字功底使读者产生强烈的代入感,身临其境感,推动了作品的在一段时期内的大流行。

有人说,很多武侠作家的社会地位被拔高了,他们的作品没那么大的文学价值,社会价值,就是娱乐读物。个人认为,部分作品是有一定的文字价值的,尤其是:神雕侠侣(伦理),笑傲江湖(权术),鹿鼎记(社会),连城诀(人性),白发魔女传(三观),这几部作品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它们已经不再是娱乐性的读物了,甚至已经不是纯粹的武侠小说了,作者有意将武侠提材与之相联系,从而提升了作品的档次,感兴趣的可以细品一下,有时间的话,本人也按自己的理解深入的解读一下。并且,个别作者的新修版更是非常刻意的强调了这一点,想将两者完美融合,如此的处理,已经大大提高了新派武侠作品的品味与文学价值,并有一定的社会警示意义,尽管有的作品立意好,受限于武侠小说本身提材结构的限制而没能融合好(其实也不可能完美融合)。假如新派武侠作者一味的强调宣扬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宣扬人品,忽略人性、社会及其它,则就没意思了、流于俗套了,冷饭新炒,其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就大打折扣。因为武侠小说这种提材本身就是靠这个主旨、中心混日子的,无论东、西方还是新、旧派武侠都是如此。这也是很多人不喜欢射雕、天龙八部(虽然宣扬了佛家求不得的理念,但处理的不够好、主旨还是侠之大者..).....等作品的原因,因为它们没有新意,流于俗套。

不过,即使新派武侠小说情节再精彩,且具备了一些文学营养,但受限这种提材缺陷及其它原因,也不可能成为主流文学,不可能像四大名著那样流传世界,作者也不会拥有世界性文学巨匠般的地位,虽然部分作者在自己的领域内已经作到了无法超越。因为武侠小说除了提材缺陷以外,还有一系列难以大范围流传的因素,首先就是中国的古文化较为独特,以古代背景为设定新派武侠小说更是独特中的独特,不是世界范围内的易理解文化(轻功、点穴之类),另外也无法翻译。你让老外用英语、法语、俄语翻译一下书中武功招数、武功动作试一下,看看能不能翻译明白,即使翻译明白了,他们能不能理解呢,估计是一脸懵逼??啥是九阴白骨爪呢??他们连四大名著都翻译的不太明白,更别提比四大名著翻译难十倍的武侠小说了。即使是翻译明白了,也理解了是什么意思了,也失去其作品本身汉语表意中独有的韵味,因为新派武侠小说的韵味是汉语独有的,除非他们把汉语当母语。其实,汉语的表意很抽象,偏意会型的语言,信息量非常大,很多意会用纯文字的型式表达不出来。另外,汉语表意中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这些不规范的地方也阻止中国这类作品、文化的进一步的传播....。

说个提外话,记得前些年有个笑话,有个国外留学生刚到中国学习时大发感慨,你们中国人真聪明,发明了这么聪明的语言....。有人问,怎么个聪明法?留学生答:比如,中国队大败美国队,是中国队获胜了的意思,中国大胜美国队,也是中国队获胜了的意思。。。总之,你们无论胜与败,都是获胜的一方。

其实,我也同感,本人在看有关抗日战争叙述文章的时候,在反应中国军队打败日军获得了胜利的文字叙述中有用“大败日军的“也有用“大胜日军”的,大体上各占一半,都是在表达打败了日军的意思,也不知道那一个语法表意是对的???本国人尚且如此,何况老外??新派武侠小说注定是华人文化圈里的自嗨自乐!!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nvo.com/slsys/1604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