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手记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我来自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医院感染科,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在武汉大面积爆发后,医院感染科接到院领导指令,要求感染科所有医护人员立即归队,进行一级警备,立即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

我们时间紧任务重,从01月21日开始,开始了前期准备工作,我们加班加点定制了发热门诊一系列规程,医疗垃圾的收集处理,发热门诊就诊流程、消毒制度、新冠患者就诊流程,我们反复研究制定出穿脱衣服的具体流程,我们一点点学起,一点点做起;在感控科的督导下,所有的区域划分完毕;院领导和相关的职能部门来和我们共同探讨研究,如何能节省防护服和其他物资的使用,商讨门诊住院缴费,各种标本的送检,患者的陪检等,经慎重考虑决定这些都需要我们感染科护士来完成。为了让工作有序的开展,各职能科室为我们做足准备,电话、缴费机、电脑,收款系统和支付扫码盒,紫外线灯,相关的耗材用物、基本抢救的仪器、设备、多台床单元消毒机等等。护理部准备了护理梯队,梯队人员分批次来我科支援,进行初步的培训,环境的熟悉,一些流程的梳理,就这样,我们支撑起发热门诊,隔离病房,一切都紧罗密布的准备着…

1月25日,发热门诊接到第一个患者是从武汉返程回来的年轻男子,那时我们还很紧张,心理也打起了小鼓,是我和薛峰主任第一次正式穿上隔离服进入发热门诊,询问病史,正式使用收款流程,与门诊收款处进行沟通确认,带领患者行CT、血标本检查,等待结果,报告无异常后告知回家自行观察隔离;就这样,零零散散的看了一天的患者,从工作中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我们继续整改完善。

这几天我们心理和身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过度劳累让我身体吃不消,出现了低热,周身疼痛,可我暂时只能靠口服药维持着,导致极度失眠,夜间脑海里全部是科室大大小小的事情。。。。。。因为没有经验,这样严重疫情发生也太突然,很多的工作都是一边干,一边总结,一边想思考,一边整改。

29日,我们确诊了首例新冠肺炎,这样的一个消息都让我们感觉是晴天霹雳,这个时候大多都是担心,我们科室收治这个患者后,并没有单独隔离起来,而全部都是回家了,还有三名护士还是哺乳期,我们的家人呢,我们的同事呢,怎么办,会不会被感染,思绪万千…

30日,我们全体人员被隔离到集中地点,我的护士们有些焦虑,心理也都没有准备好,孩子、爱人、父母都放心不下,让我们有太多的牵挂,我们互相帮助、支持着,鼓励着,就这样,由多个小家庭组建了一支抗击疫情团结的大家庭。

31日,战争的号角正式吹响。我们要进入隔离病房前,也是充满了担心紧和张。初期,大家在穿戴防护服时,相互间会一遍遍地检查,密封性是否达标,而这种担忧、不安在日后的工作中随着实际的演练也很快的得到了缓解。

带着双层手套、带着护目镜静脉输液也是难为大家,为了防止更换液体时手臂向上而导致手套向下滑,我们就用胶带在手腕处缠上一圈;大量患者需要确诊,这就需要为患者采集咽试纸和鼻试纸,这项工作的危险性极高,刺激咽部及鼻部,会导致患者突然的咳嗽和打喷嚏,喷溅出的分泌物极其危险,即使这样,也没有人退缩;患者的食物等物品也需要护士一趟趟的送,对于部分老年人,生活上更需要护理人员的悉心照料;除此之外,消毒擦拭喷洒通风更是不能含糊,病人多的情况下,13个病房(不是负压病房)都住满了患者,全部病房的卫生,生活垃圾、加上四周,中间长长的走廊,还有病人出院后的终末消毒,每一项工作我们都必须要像对待自己生命一样重视的去完成好,所有的工作都落在瘦弱的护士身上。大家在呼吸困难的情况时,跑到窗口透一口气,又连忙回到病房中,工作之苦之累难以想象。

一天的工作结束,脱掉防护服的时候满身是汗水,接二连三的护士出现了低热,大家都笼罩着一层紧张的气氛,相互监督测量体温,休息时多喝水,多睡觉,在经过几天的适应后,护士们在心理上,身体上都成为了“勇士”,年轻一代护士成为主力军,为工作剪去了长发,为了患者,娇嫩的手裂出无数的伤口;为了节约防护服,一连好几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在苦难面前,她们是如此潇洒、如此勇敢,以无限的勇气,担当起护佑生命的重责。工作强度大、风险高,是我们普通人对前线医护人员最直观的认知。厚厚的、不透气的防护服,即使是平常的来回走动都是对体能的严重消耗。而在这种负重下,医护人员还要完成各种护理操作,要安抚患者的情绪,进行患者的起居照料,这样的高强度工作早已超出了普通人的承受范围,而前线人员进入隔离病房就是5个小时左右,支撑她们的更是一种毅力,一种责任。

即使到了下班的时间,也要拖延二个小时才能到休息的地方,回到宿舍后,我们还要加班加点的进行规范和培训,保证所有人员能马上进入备战状态。

其中很多的操作和流程都是我自己亲身试后,确认无误后才执行下去,每天都要提醒大家走路尽量慢一些,避免有蹲下来的动作,从污染区出来的护士,强调一定要用冷水清理鼻腔,酒精棉签擦拭耳眼,盐水冲洗眼睛,盐水漱口,因为保证每个人的安全,才会保证所有人的安全。

有条不紊的工作就这样展开,病人逐渐多了起来,新冠的确诊率也是越来越高,在02月07日早上护士巡房时,一名患者突发病情变化,医生已最快的速度赶到病房,意识中昏迷,生命体征下降,快速给予扩容、升压、兴奋呼吸、心肌治疗,立即实施气管切开,吸痰、呼吸机辅助呼吸,这些都是有创的操作,患者喷溅的痰液、血液是极其危险的,护士同各位医生并没有没退缩,争分夺秒的抢救患者的生命,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最后经抢救无效,患者的呼吸心跳停止,就这也一个绚丽生命停止了。中国人团聚的节日“中国年”,而现在却家破人亡,亲人之间两世相隔,同情、悲哀的情绪围绕着我,但更多的是对所有人的无知感到可怕。

这时已经是夜间凌晨,我不想让我的年轻小护士去经历及其压抑的尸体料理,家属根本不敢接触,我用提前准备好的消毒液浸泡过的棉球填塞住尸体的所有孔道,在用消毒液浸泡过的床单,包裹住尸体,我和小护士用平车转移了尸体,这时已经凌晨二点,外面漆黑黑的,风冷飕飕的,推着冰冷的平车,冻得我们直哆嗦。此时的我已经马不停蹄的工作了20余天了,体力严重不支,心理也承受了巨大压力,我期盼着,大家都平平安安,疫情能早点结束。

我不想用太多华丽的语言去表达,但真真切切的感动到了我,没有命令,没有要求,是怎样的精神和勇气,让这些90后年轻的孩子们,不顾一切的奉献,他们深深的折服了我。

就这样一天天紧张忙碌着,时刻督促着,密切保护着,互相加油着。

截止目前,我们取得了抗疫工作的初步胜利,我看到了团结的力量,胜利的希望,我感激我能够成为这次抗疫情队伍中的一员,锻炼了我,也让我收获了太多的感动和泪水…我们感染科这个大集体会继续努力、团结、积极抗疫,做好长期准备,相信我们一定会取得胜利,让我们静待花开!

作者简介

秦成成:副主任护师,35岁。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医院感染科护士长疫情期间的岗位:隔离病房与发热门诊。

科研成果:年度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医疗卫生新技术《临床护理路径在单病种护理中的应用》一等奖。

发表论文:《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的护理》、《急性乳腺炎切开引流术后的护理体会》。

●学会爱自己

●李冰公开课--卓有成效护理管理者的修炼

●护理管理师医养结合管理师招生15问

作者: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医院感染科秦成成

助理编辑:葛小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nvo.com/slsys/1580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