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8岁男童头皮裂伤、臀部烧伤,肘部撕脱
课堂上,三年级学生超超显得萎靡不振,头上有一道伤口,老师把超超带到办公室后,发现他的大腿内侧全是烫伤的水泡。这一切,竟然是超超的亲生父亲所为。
8岁男孩带伤上课10月29日早上,班主任王老师发现,课间,8岁的学生超超一直爬在课桌上。八九岁的男孩正是好动的时候,超超难道生病了?
上课时,王老师发现超超精神萎靡不振,前半身趴在课桌上,弓着腰,屁股悬在凳子上面。“他是不是身体不舒服?”王老师决定叫超超回答问题,超超慢慢扶着桌子站了起来,但回答问题的声音很小。王老师走到超超面前,才发现超超的头上有一道很长的伤口。
“超超,你头上怎么了?”王老师询问,但是超超一直低着头不说话。王老师用手拉超超的胳膊时,超超大喊一声,咬着牙说很痛。
在办公室里,王老师看到超超的大腿内侧全是烫伤的水泡,有些被衣服蹭破的水泡流着脓水。超超说,都是爸爸打的,爸爸还用火炉烧他。
学校劝告无效报警其实,这不是超超第一次带伤来上学了。
据了解,今年4月,老师就发现超超带伤上学。班主任老师还专门把超超的家长请到学校,做了思想工作,劝导家长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不得随意、过分体罚孩子。谁知,刚过几个月,秋季开学后,超超又带着伤来上学了。
慎重考虑后,学校向西宁市公安局城北公安分局三其派出所报警。
孩子淘气,父亲动辄体罚接警并了解情况后,超超的父亲被传唤到了三其派出所。当询问为什么打伤孩子时,超超的父亲说,超超经常偷家里的钱买零食,所以才打他。
10月20日晚,超超的父母亲怀疑他偷了家里的钱。父亲就用木棒殴打超超,超超躲闪时,凉凉扔出的木棒正中超超头部,超超的头上立即流血了。随后,母亲给超超处理了伤口。
10月23日晚上,超超要看电视,父母不让,超超不听话,自己打开了电视。生气的父亲让超超双手抱着电视,脱掉裤子蹲马步,还将火炉里带有火星的火灰箱放在了超超的屁股下面,夫妻二人则回到另一间卧室。
20多分钟后,夫妻二人听到了超超的呼喊声后跑出来,此时的超超大腿内侧已被火灰烤出了很多水泡,母亲再次给超超烫伤处涂了药膏。
后经鉴定,超超头皮裂伤累计9.3cm,双侧臀部烧伤面积2.1%,左侧尺骨鹰嘴撕脱性骨折,损伤程度为轻伤二级。
事发家庭分分合合
调查中了解到,超超父亲36岁,大通人。年,经人介绍认识超超的母亲并结婚,一年后有了超超。超超不到2岁时,双方因感情不合离婚,之后超超一直跟母亲生活在一起。
离婚后,母亲带着超超另嫁他人,生了一个比超超小5岁的男孩,之后,超超的母亲再次因性格不合离婚。去年8月,超超的父母复婚。父亲在一工地打工,母亲在一家餐馆打零工。
目前,超超病情稳定,已出院回家养伤。
(文内人名为化名)
体罚真的有效吗美国儿童教育家海姆·吉诺特曾说过:“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觉。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
虽然体罚孩子有许多负面的影响,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也有不得不打的时候,有时候,一时气不过打了不听话的孩子,也是许多父母经常会出现的情形。那么,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让“打”孩子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呢?
1尽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不打孩子应该是一个理想的状态。
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急于打孩子,因为冲动地打孩子,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这时候,你可以向孩子说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对他刚才行为的不满。让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来想问题,从而促进孩子的反思。
2用自然后果惩罚孩子孩子犯了错,无须过多批评,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的过失或者错误造成的后果。对于年幼的孩子,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修正错误的具体方法,指导孩子自己去弥补错误。比如,牛奶打翻了,就不能喝牛奶了。同时,孩子还需要自己来清理桌子上的牛奶。
3用间接的方式惩罚孩子如果孩子的过错不大,家长可以对孩子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而是通过给孩子使个眼色、对他的行动加以限制、扣留他喜欢的东西、限制他娱乐的时间等间接惩罚的手段与方式,让孩子记住这次教训。
当然,父母最好还要对孩子以后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孩子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
4打孩子时不要情绪化如果出现了不得不打孩子的情况,比如,在多次劝告无效的情况下,孩子依然不停闹腾而影响到了自身的安全、周围人和周围的环境时,父母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冷静面对孩子的问题。因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打孩子,不仅不能指出孩子的错误,还会让孩子感到难堪,从而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这时候的孩子,因为着眼点在父母激烈的情绪上,往往不会认为自己有错了,只会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
5让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在迫不得已要打孩子的时候,父母要把打孩子当成一种教育的仪式,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他为什么会挨打,这次要打几下,下次再犯错误要如何处理等。
打的时候不要太重,也不要以打孩子来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更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抬手就打孩子。
6不要打2岁内和6岁后的孩子2岁前的孩子由于心智发展不成熟,缺乏规则意识是正常的。打孩子对于孩子来说,没有警示作用,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完善,自尊感也越来越强。6岁后的孩子就已经是懂道理的年龄了。这时,父母更需要用讲道理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避免打骂在孩子心里产生负面影响。
记者/祁宗珠
通讯员/周学森
服务内容来源于儿童安全知识
监制/史凯
责编/苏寅萍
关于白癜风治疗药白癜风的症状及治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