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利军我不会把悲伤写在脸上

你很难在谌利军的脸上看到他吃过的苦,只看到他一步步征战,一场比赛一场比赛地打,慢慢成长为一个顶尖的运动员,慢慢改善自己家里的条件。他说自己是那种,就算再受苦,也不会把悲伤写在脸上的人。那些苦,他更愿意藏在心里,转化为比赛场上的爆发力。谈到以前吃的那些苦,他说,他挺喜欢“先苦后甜”的感觉,总比“先甜后苦”强得多。

文|鸽子

来源:鲁豫有约

奥运会过后,谌利军没有立即回家,而是选择继续备战全运会。其实疫情以来,因为备战奥运的原因,他已经很久没回过家,就算能回去,也是匆匆忙忙的,见女朋友,见妈妈,几乎都在手机视频里。不过被问起为什么没回家,他只笑笑说,这么久都忍过来了,也不差这几天。

直到这个十一假期,谌利军才带着女朋友回到湖南老家,家中的妈妈和亲友邻居给他精心准备了节目,庆祝他拿到了奥运会的金牌。

前不久,在东京奥运会的67公斤级举重赛场上,谌利军在落后对手11公斤的情况下,挑战自己,挺举起公斤的重量,打破了挺举项目奥运会纪录,实现惊天逆转,为中国队拿到了本届奥运会的第六枚金牌,这场惊心动魄的比赛,也让更多人认识了他。

一个苦出身的孩子,从县城打到市队、省队,再打到国家队,打进奥运会的赛场,一路走来,一定有诸多艰难,可这个被冠以“最苦冠军”的谌利军,看起来全没苦哈哈的样子,反而是个很爱笑的人。

01“最苦冠军”

谌利军出生在湖南安化县,一个农村家庭里。

父亲是附近出名的大力士,也许有遗传的原因,谌利军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很好的身体素质,力气大,身体好。

一次偶然的机会,益阳体院的教练蒋益龙教练发现了谌利军。

谌利军虽然个子不高,瘦瘦的,但却能在水泥地上跳出两米多远的距离,俯卧撑能做五十个。

蒋教练心里知道,自己碰上了一块好苗子。

可谌利军家的条件并不好,体院近万元的学费对他们来说负担太重,在蒋益龙教练的再三劝说下,谌利军才有了练习举重的机会。

他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每天早早地去训练场热身,训练结束后,常常自己加练,自觉且刻苦。

可刚来体院一年,父亲却生了重病,家里顶梁柱倒了,摇摇欲坠的家靠母亲一个人支撑,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谌利军跑回过家一次,后来被教练找了个拖拉机拉了回去。

那时候,为了撑住这个家,谌利军妈妈一个人打三份工,吃了不少苦,也曾和谌利军说,要不咱不练了,可那时候谌利军已经长大了些,觉得这可能是他人生最好的出路。这么多年的苦不能白挨,他一定练出点名堂来。

回想起来,他说自己当年可能还不太懂得妈妈的苦,是后来日子渐渐好起来,他才体会到,所以后来拿了什么奖和奖金,他都是先给妈妈。

最困难的那几年,还好他坚持了下来。年,谌利军进入湖南省专业举重队。年,获得世界青年举重锦标赛冠军。

可惜的是,爸爸没能看到他真正闯出名堂的样子,在年去世,提起这件事,谌利军的语气里都是遗憾,他说在比赛前,他会向死去的父亲祈祷:要保佑你的崽啊。

02“第个问题”

年,谌利军拿到了世界举重锦标赛的冠军。年,他卫冕冠军,还破了世界纪录。

年的里约奥运会,他代表举重队出战,很多人觉得这块金牌志在必得,包括他自己,他年轻气盛,而且当时几乎没什么对手,是“随便抓一把举一把”就能拿冠军的程度。

教练于杰回忆,说出发前对那块金牌的把握几乎是%,不管从哪方面分析,他都能拿到金牌。

可没想到,试举的时候谌利军两次腿部抽筋,甚至无法完成比赛。

没人碰到过类似的问题,也没人预见到这样的情况,所有人都懵了,于杰说,这是“怎么都想不明白的一个事儿,打死也想不明白”。

不管是教练还是谌利军自己,都在懊恼和悔恨中度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四五个月,脑子里都在反复问自己:怎么会出现这个问题?

有段时间,谌利军一听别人说年的事儿就特别难受,特别想发脾气,但他脾气又好,没办法发出来,就只能自己在心里慢慢消化。

教练于杰告诉他,在哪儿跌倒就在哪儿爬起来,而且要想以后赢回来,就必须赶快走出这个阴影。

鲁豫和谌利军的教练于杰

信心是在一次次的训练和比赛中重建的,拿一个冠军,觉得自己好像还可以,举起一个重量,就又觉得突破了一点。

后来拿了全运会的冠军,谌利军觉得,自己好像还是可以去拼下一届的。

可经历了四年漫长艰苦的准备,东京奥运会却并没有如期而至,奥运会推迟的消息给谌利军的打击不小,好不容易熬到这一天,觉得要比赛了,感觉拼完就要结束了,结果突然来了消息,还要再拼一年。

结果就是这一年里,谌利军在全国男子举重锦标赛中,肘部肌腱撕裂了。

手术给他的右上臂留下了一道十几厘米长的疤痕,同时留下的还有不能确定的未来,离5月份的资格赛不过几个月的时间,那是一场必须要赢的比赛,他能恢复吗?能恢复到什么程度?

谌利军回想当时的心境,说自己虽然没有把握,但是信心和信念却没有下降。

他一点都不低沉,反而很开朗,他心里面想,反正已经这样了,不如干脆破釜沉舟,还能怎么样呢,只有积极面对。

他和教练积极配合,不耽误每一天的时间,结果他恢复得非常好,也顺利拿到了东京奥运会的参赛资格。

03坚持是唯一的道路

谁都没想到的是,东京奥运会的赛场上,第个问题又出现了。

谌利军居然连续两次抓举失败,从实力上,这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问题,然而实际上,它就是发生了。

谌利军的女朋友小美,看的时候手心都在冒汗,后来根本不敢看了。

当时的场景,让很多人不由自主地想到年的场景,也害怕同样的场景再次上演。

可教练于杰说,他没慌张,因为这一次,他们做了更细致的准备,包括第个问题。

他知道谌利军在挺举上有很大的优势,当务之急,就是把谌利军的心态稳住,他先让谌利军闭目养神,不要再想之前的事情,又让自己进入到一个很兴奋的状态里,试图用自己的状态去感染谌利军。

谌利军说,自己当时就是太想要了,他知道第二把很关键,觉得那一把抓起来,冠军绝对跑不了,结果这个想法一出现,自己就压不住了,把动作也忘了,摸着杠铃,脑子里还在想这个事情。

可接连的失败让他没什么想法可想了,“只有一口气拼了”。

他说自己当时就像站在悬崖边上,只有整个举起来,才能获救,已经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想杂七杂八的想法,瞬间心无杂念,就觉得“不管对手搞多少,我感觉我都搞起来”。

于是,他在落后对手11公斤,对手已经在庆祝胜利的情况下,成功举起了公斤的重量,打破了奥运会男子67公斤级举重挺举项目的记录。

稳稳站住的那一刻,谌利军知道冠军拿到了,他所有情绪得到彻底的释放,这一口气,他憋了五年,高兴地甚至忘了后面还有一次挺举试举机会。

回望过去,他感谢自己的坚持,其实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是不是能坚持得住,但还是告诉自己,不管结果是什么,还是要坚持到最后一刻。

这些年,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那一口气都始终没有松懈。

拿到金牌的那个晚上,他兴奋得根本睡不着,把手机里的各种消息都回完,半梦半醒间,他在想,这不会是在做梦吧?

等到睡着了再醒来,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好像不是在做梦。然后去看一下金牌,发现,哦,这是真的。金牌很重,他舍不得摘,直到脖子酸了才肯摘下去。

教练于杰说,拿到这块金牌后,感觉谌利军整个人都打开了,更爱笑了。

不光爱笑,他还成熟了很多,说自己如果五年前就拿到这块金牌,可能会觉得奥运金牌随随便便就拿到了,那时候年轻,可能就不知道刻苦训练了,也就不会这么珍惜这块金牌。

04“奥运冠军也是普通人”

除了前面说到那些,拿了奥运冠军的谌利军,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改变,还住在一间简简单单的宿舍里,他没什么特别的要求,只说“冠军本来也就是普通人嘛”。

说普通,他们的生活又好像没那么普通。

每天的生活,就是训练、治疗、睡觉,没什么业余活动,顶多就是打打游戏、喝喝茶。

算下来,他已经有几年没有出去看过电影,没去过公园,也很少出去吃饭,和女朋友约会,也大部分选择在家里吃饭,去了外面也不敢吃肉,因为要应对兴奋剂检查。

回家的时间很少,假期好像都跟他们没什么关系,他们的时间是以比赛的周期来定的,比完一个大的比赛才能回家休息一两周,又不敢待太久,因为久了他们的身体机能会快速下降,之前的很多努力就白费了。

他们去过不少城市,国家,但一般只在机场、酒店和训练场,不知道一个地方有什么名胜古迹,比完赛就打道回府。

比完全运会,他可能会迎来一个久违的假期,休息个把月,因为这一届备战的时间太长了,他想好好休息一下,整理一下心情,“该结婚结婚”。

他曾经在一个节目里,视频连线在现场的女友,来了一次“线上求婚”,还要补一个线下的给她。

家里的生活条件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了,他靠自己的双手,一把一把地,帮助母亲托起了这个家。

经历了这么多,但你好像很难在他的脸上看到他吃过的苦,只看到他一步步征战,一场比赛一场比赛地打,慢慢成长为一个顶尖的运动员,慢慢改善自己家里的条件。

他说自己是那种,就算再受苦,也不会把悲伤写在脸上的人。那些苦,他更愿意藏在心里,转化为比赛场上的爆发力。

谈到以前吃的那些苦,他说,他挺喜欢“先苦后甜”的感觉,总比“先甜后苦”强得多。

采访素材参考|《鲁豫有约一日行》谌利军专访。本文配图来源|《鲁豫有约一日行》及网络。图片不为商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nvo.com/slsyf/1610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